蔡琰倒是颇为自觉,默默坐下,等着父母开口。对她而言,这是迟早要做决定的事。就在卫老爷询问蔡邕卫仲道是否适合做官时,她便悄悄退出幕布,觉得没什麽可再听下去的了,这已然是卫家的想法。
下午,她从侧面打听了一下卫家的情况。原来,年长的庶子早已占得先机,而卫家其余孩子全是现任卫夫人生的。若卫家老爷健在,一切都好说,可一旦老爷不在,卫家势必会陷入嫡庶之争。所以,坚持要卫仲道娶自己的,想必就是卫夫人了。卫家凭着商人的敏锐直觉,已察觉东汉政局的不稳定,他们也不指望嫡子能有多大作为,於是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嫡传儿媳妇身上。一方面要求儿媳出身良好,能镇得住族中众人;另一方面还得jg明强g,能替仲道守住家业,拉扯年幼的弟妹,绝不能让庶出的大哥获得最後胜利。
这一切对蔡琰来说实在太复杂了,她厌恶斗争,何况商人之家的家产之争,其激烈程度不亚於朝堂上的党争,稍有不慎便可能出人命。她可没有那种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还乐在其中的兴致,或者说她还没到那种「变态」的地步,只求舒舒服服地生活。反正她也没有非嫁不可的理由。
「琰儿,上午你都听到了吧?你是怎麽想的?」蔡夫人一边暗暗踢了蔡邕一脚,一边假笑着看向小nv儿,神se近乎讨好。
「太复杂,算了吧!」蔡琰神se淡淡地对父母说道。
「好!娘就知道你聪明,那种人家哪能嫁呀,娘也是这个意思。你赶紧回去休息,往後的事交给娘来处理。」蔡夫人几乎要跳起来了,心里高兴极了。
蔡琰点点头,起身行了一礼,准备退下,却被一直沉默的蔡邕叫住了。
「琰儿,其实为父觉得卫老爷倒是个难得的jg明g练之人。如你昨日所说,卫家或许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为何?」蔡琰没有立刻坐下,仍静静地站在原地。父亲的话让她有些犹豫,蔡邕看似糊涂,可在大事上从不含糊,他有自己独到的人生智慧。
「仲道!其实见过卫氏夫妇後,为父也觉得卫家未必是你良配。卫家家事过於复杂,再者仲道的母亲年纪太轻,言语又颇为粗俗,想必不太好相处。你x子过於清冷,嫁入卫家只怕会很难受……」
「就是就是,老爷既然都想到了,为何还要劝阻nv儿呀,那个婆母只怕b……」蔡夫人急忙兴奋地说着,若不是蔡琰用眼神制止,只怕她就要说到蔡质夫人那儿去了。
蔡邕也不理会她,见夫人住了嘴,便继续认真地对nv儿说道:「卫氏夫妇走後,为父把仲道叫到书房谈了一会儿。这事闹了这麽久,其他人都无心课堂,唯有仲道还在专心读书。为父想知道,这是不是他逃避的假象。一番问答下来,为父看得出,这些日子他心虽不定,但确实有在读书。为父也与他谈到了你,谈到这次的亲事。毕竟若真的订下婚盟,与你相伴一生的是他,而不是他母亲。他虽没给我一个让我满意的答案,但我很欣赏他的态度。」蔡邕说着,脸上露出微笑。
从前厅回来後,蔡邕就把仲道叫到书房。仲道自始至终都表现得极为平静,平静得不像个十三岁的少年。蔡邕考问了他一番学问,他显得十分从容,倒不是说他进步有多大,而是至少看得出他还在进步。经过这件事,十三岁的仲道似乎成熟了不少。蔡邕又有些犹豫了,毕竟nv儿要嫁的不是整个家庭。
「早上你父母来过了,他们态度很诚恳,为师也拿不定主意该不该答应这门亲事。」蔡邕决定和这个十三岁的学生认真谈谈。
仲道沉默着,身为子nv,他没有资格质疑长辈的决定,於是垂手而立,默默等着蔡邕继续说下去。
「你觉得你和琰儿合适吗?你们俩都不ai说话,而且琰儿能如你父母所期望的,替你承担起家族的责任吗?」蔡邕感到厌烦极了,他已经决定,如果仲道还是用沉默代替回答,他就真的要拒绝这门亲事了,因为他实在想像不出,两个沉默寡言的人结为连理後,会是怎样的情形。
「学生无能,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若因此连累琰儿,学生深感抱歉。」仲道思索片刻,依旧垂着头,可这话说了跟没说似的,这到底是什麽意思?难道是说,他还是认同父母的选择,也不想反对?
「我在问你,你们都这样不ai说话,将来日子怎麽过?」
「学生并非不ai说话,只是还没遇到想说的话。而且学生相信,琰儿也不是不ai说话,只是眼下还没到非说不可的时候。」仲道依旧不卑不亢地说道。
蔡邕愣了一下,是啊,在家里,什麽事都宠着她、惯着她,她当然能不说就不说,不过是懒罢了。等她将来真的自己当家作主,凡事都得亲力亲为时,哪还能处处保持优雅,总以冰冷的眼神示人!
「你就这麽自信能给琰儿带来幸福?」
「学生不敢保证,但学生希望有机会能照顾琰儿。」仲道挺起x膛,坦然地看着蔡邕。
「可听你父母的意思,他们更希望琰儿来照顾你。」
「父母以家族和学生为先,学生亦会以家族和琰儿为先。」仲道想了想,并未反驳蔡邕略显尖刻的话。他的意思很明确,在自己父母看来,自然希望琰儿能照顾他;可在蔡氏夫妇心中,不也同样希望他能照顾蔡琰吗?这本都是美好的愿望,而他现在什麽都保证不了,但只要有家族和自己在,蔡琰就不会孤单无助。
蔡邕定定地看着自己得意的门生,彷佛第一次看到了仲道除诗文才华之外的闪光点,他有一颗温暖且坚定的心。
「琰儿并不是个好选择,她不仅仅是沉默,而是冷漠,她对除自己以外的人、事都漠不关心,即便对生身父母亦是如此,娶了她会很累的。」蔡邕轻轻叹息一声,无力地说道。
这次仲道没有说话,以沉默代替了回答。蔡邕明白他的意思,他其实并不熟悉蔡琰,所以不想轻易做出判断。打发走仲道後,蔡邕本想去找蔡琰谈谈,可走到小书房外,他停住了脚步。蔡琰还在她的小书房里鼓捣那架纺车,这些日子她并没真的纺出线来,似乎她对纺车本身更感兴趣。看着她一次次专注地尝试,蔡邕有些不解,nv儿养到十一岁,他似乎从来都没真正看懂过她,不知道她心里到底在想些什麽。但他相信,这对蔡琰来说应该很重要,就像她花了六年时间把家里的藏书全部抄录备份一样,即便现在看似没用,但将来一定会有用处。
蔡邕退了出来,在书房里独自思考了很久。他觉得现在卫夫人年轻粗俗,但不见得就会是nv儿的对手,说不定这样反倒能激发出琰儿的真x情?想当年,叔母那麽强势,若不是如此,夫人也不会从一个娇滴滴的千金小姐变成如今这样。仲道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并不太担心,难道自己是想太多了?可作为父亲,他还是更希望孩子一生平顺,真把nv儿扔进那个复杂的家庭,只怕她一辈子都会很辛苦。
蔡邕一整天都在两难之间徘徊。而刚才看到蔡琰淡然斥责董祀时,他终於下定决心,也许应该让蔡琰嫁到卫家去。蔡琰太成熟了,与b她大一岁的董祀相b,董祀就像个孩子。当然,在蔡家没有人敢把二小姐蔡琰当孩子看待,不知从何时起,她就不再是个孩子了。可是,下午卫仲道说他想照顾蔡琰,当时蔡邕不以为然,可现在想想,也许让强悍的nv儿待在同样成熟稳重的仲道身边,她会幸福得多。
「只是这样?」蔡琰静静地听完,依旧面无表情。在她看来,这根本算不上什麽理由。对仲道来说,她根本就是个陌生人,所以在他那简单的脑袋里,怎麽可能会想到自己十一岁小小的身躯里,藏着四十岁的思维与经历。因此,当父亲说仲道想照顾自己时,她感觉就像听笑话一样。
「琰儿,我和你娘最在乎的就是你们姐妹一生平顺。你一直很聪明,可老实说,b起圭儿,我更担心你。你太冷漠了,对除自己以外的事物毫不关心,就算是我和你娘也不例外。这次卫家来求亲,一开始我并不打算答应,蔡家世代书香,还没落魄到要把nv儿嫁入商贾之家的地步。你叔祖前几日还叫我去府上叮嘱,绝不可以!但我们还是请来卫家的人,认真听取他们的态度,还认真地和仲道谈了谈,就想为你找到最好的安排。可自始至终,你心里根本没有其他人,你只在意自己的利益。昨天你同意,是因为卫家能给你相对富足的生活;今天反对,却只是因为卫夫人太年轻,卫家关系复杂,你怕麻烦。如此挑三拣四,妇德何在?我写的《nv训》你可有认真看过?你读了那麽多书,难道不知道世上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事?」越说到後面,蔡邕的措辞越来越严厉。
就连蔡夫人看到蔡邕这神se,都不敢开口为蔡琰解脱了,一个劲地给蔡琰使眼se,让她赶紧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