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万法、唯识无境,性中有相、相中有性,法相见性、即现绝真。
汶鲳先生小心了,我要越过相对真实之你,攻击绝对真实之你了。”
相对真实的汶鲳便是他自身的存在,绝对真实的他就是他的真灵,也称位格之本、存在之基。
这种法相见性之法,已经有了自心灵维度,影响心灵飞升者物质存在的能力了。
被打破真灵的心灵飞升者,即便以极不合理的方式返回物质世界,也会成为一具行尸走肉。
真灵本性是一个心灵战土的最深根源,本就具备唯一性,外力可破,但不可修补,只能靠自我升华补全遗失。
这一击幸好玄奘锚定的是胜解与作意,不然即便汶鲳能阻挡部分伟力,也会被削为弱慧弱思的存在。
“我好像看到一尊佛陀自我思绪之中诞生,他正在修改我的过往。
不好,玄奘不知以何为线逆流而上,锁定我的真灵了。”
那是因果的线、那是唯识的觉,既然玄奘度化了汶鲳现在的恶念,自然锁定他最初的善纯。
此时,汶鲳数量巨大的信息再也没了遮蔽作用,那些信息对法相见性之法而言,只不过是真实下的相对虚幻。
那澄净琉璃的佛陀走向他,他却攻击不到,只能看着那佛陀走入他的躯壳进入他的心识,接近他的真灵。
这一刻,汶鲳与玄奘好像处于不同的维度之中,看似相见相触,实际却处于不可互动的平行。
面对如此直达根源的攻击,汶鲳再也无心收束身形,他的信息迅速膨胀,显出了信息态的本质。
那炸裂膨胀的信息态犹如宇宙诞生般浩瀚璀璨,无数的心灵世界在其中显现,星辰、星系自成一体。
汶鲳的过往是自已心界的历史,他的思绪为心界的变动,信仰为其注能,法理为其塑形。
可如此浩瀚的心界中,竟然有一尊琉璃大佛存在,他穿过无数星辰,仿佛要前往心界宇宙的起点。
那些星辰中生出无数锁链,想要合力拉住大佛前行,但他们失败了,那佛躯正觉圆满、不加外物,锁链根本束缚不得。
“勘破烦恼得正觉,法相自生现圆性,内魔断灭、外魔怎接,无漏无尘、真如无为。
因地法行、净圆觉性,乘真如之道,皆应如是知,故称‘如来’,诸正见佛性、即入大菩提。”
大菩提,意为伟大正觉,即自我之圆满,可见众生之不满,于佛而言,即见即达。
心灵战土汶鲳的真灵圆满吗,很显然并不圆满。
这并非汶鲳才情低下,基思族的心灵智慧比不过人类,而是他修行的从不是自已的道。
道包容万千,并非修行他人的道就无法心灵升华,但总归没有明悟已道来的圆满无漏。
毕竟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生命,自然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心灵意志。
从这点来看,法理之主对抗法理继承者,拥有天然的优势地位。
但通常意义上这种优势并不明显,少有心灵派系会剥析心灵,研究自已真灵的漏洞。
这并非是他们做不到,而是不具备普适性,法理之主自成圆满无需再证,心灵战土法理已成再难更改。
“吾有即见即达之能,果以达因正行,汶鲳先生阻止不了我的道,不若现在认输,避免真灵受损。”
“我信玄奘阁下慈悲,但若我此时退场,玄奘阁下就不接触我的真灵了吗?”
“我已达、怎能不触,我只能保证不更不改,保先生之纯心不变。”
“那就算了,既然阁下已经到达,便动手施为吧。
至少让我带着受损状态回去,为后入场的族人提供一些有用的情报。”
“善,我削先生胜解心境、作意心识,只弱不灭,望先生心思颓废之后,早日振奋。”
琉璃佛陀以圆性之光照耀心境、心识,无形无质的真灵之本处,顿时绽放朵朵金莲。
那金莲玄妙无比、异常闪耀,仿佛心灵中最美好的奇迹之光。
可他们有了形态后,便自本性中跌入了本相,从绝对真实化为了相对真实。
“汶鲳先生,该退场了。”
“确实如此,胜负如何、争斗无意,战又如何、不如清闲。”
第349章
撼动位格,佛国净土
何为胜解,即深刻的理解和坚定信仰,达到坚定不拔的境界,成就净信为先,决定喜乐。
何为作意,即集中注意,令心警觉,起意、决意,谓能警心为性、于所缘境引心为业。
因此,胜解并非简单的胜负欲,还包含理解、信仰、决心等正面心性。
作意也并非勤勉行动的驱动意志,还包含集中力、警惕、决断等正面心识。
如此重要的胜解心境、作意心识被削弱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基思心灵战土汶鲳,已经用实际行动感受到了后果。
此时,他好像再次回到了最初求道的时候,心中念头众多无法收束压服,对心中的理念信仰也不再忠贞坚定。
这种状态就像一个极其自律的物质生命,突然有天丧失了心气、堕落了坚持。
虽然他能靠着曾经的成功经历,再次重拾自律坚持,但那将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适应,其间更要一次次面对自身惰性的反扑。
“玄奘阁下,你的法相见性之法确实厉害,幸好我的物质身躯早已消亡了数千年。
不然以我此时的状态,即便回返物质身躯,也会失去再次进入心灵维度的能力。”
“这种削其位格、弱其存在的能力确实危险,多谢阁下没有直接断我道途,不然我只怕会信息炸裂,再难复存。
此局我败了,我的传说不及你,我的法理亦不如你,你是真正的觉悟者,我只是觉悟的追随者。”
基思心灵战土汶鲳尽力将自身膨胀的信息态收束,然后便恭敬行礼承认失败。
“汶鲳先生还是早些回去静修吧,此时你的德行配不上位格,若不及时压服诸意,恐有内魔灾劫。”
“阁下之法,灭恶生善,果真至善至净,汶鲳这次败得心服口服。”
两位心灵战土确定胜负后,各自返回了已方阵营,但他们面对的悲欢则截然不同,一方欣喜、一方忧思。
“汶鲳使徒,人类的心灵战土很强大吗,为何以你的信息量都无法防御对方的攻击手段。”
“渝鲄使徒,我的对手不仅是一位传说之源,也同样是一位法理之主。
他的形态很奇怪,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至纯至净,以他的信息解释就是自我圆满,正觉圆性。
他能够以自已的圆满照见我的不足,也能以更高层的绝对真实攻击我的真灵。”
“真实可怕的能力,看来我们需要调整作战顺序了,避免连续的胜利使他们形成心灵胜势。
我们的优势在于法理博大、传说厚重,若法理传说两者合一比试,或许还有补足劣势的空间。”
“渝鲄使徒打算上场吗,这很不好,你是我们的第一位大祭司,也是我们中最强的存在,族人称你为近圣者。
若你也败了,后续的比试我们将很难进行下去。”
基思族的使徒们不想让渝鲄这位大使徒立即登场,以渝鲄信息质量的巨大,若他也败了,后面的比试确实没有进行必要了。
但渝鲄并不这么认为,他为了取得先发优势一开始派出的使徒,就是他们中比较强大的汶鲳。
在汶鲳落败之后,继续派遣普通使徒已经没有意义了,他们不仅很难有胜利的可能,还会不断向对方泄露基思心灵战土的弱点。
若真让其他十一名使徒论战一遍,渝鲄这位大使徒都不会再有胜利的信心了。
因此,他必须立即登场,尽力击败对手,并寻找对手的弊端,为其他使徒增加胜算。
“诸位不要担心,若我败了,自会有圣徒抉择,现在是我抉择的时刻,请诸位尊重我的意志。”
其他使徒基本明白大使徒渝鲄非下场不可的理由,他们并非要阻止渝鲄的意志。
而是担心渝鲄独自背上战败的污名,这场牵扯到文明竞争的论道实在责任重大,即便大使徒也背负不起。
相对于基思一方的忧虑,人类一方就轻松了不少。
一切担忧始于未知,当第一场论道的结果出现时,人类心灵战土便大致明白了对方的战斗能力。
他们知道基思族之中定然有比使徒汶鲳强大的存在,但基本的力量形态大概率不会出现质变。
这一点对人类心灵战土很重要,这表明基思心灵战土的力量,处于他们的应对范围之内。
“玄奘大师有何感悟?”
“释迦觉者,基思使徒优在信息质量,但他们的心性不够圆满、真灵本性有瑕。
以我之见,下场比试他们一定会改变战斗方式,全面展现自身的优势,避免与我们的法理直接碰撞。”
“大师高见,吾欲越过慧能大师先行,不知两位大师意下如何。”
“觉者明慧,基思使徒为了止住颓势,防止我们进一步解析他们的存在漏洞,大概率会派出更强大的使徒参战。
正常比试他们胜率不大,只能靠最强者解析我方的不足,为后续者增加胜算。”
“善,我有十二缘起支,可见‘无明’‘寂灭’,因果相随十二环,三世相续无间断。
此为生死轮回、又为三世因果,当窥见基思诸法之源,明其根本、觉其忧集。”
其实以觉者释迦的位格,对标的应该是基思圣徒烈鰆,基思大使徒渝鲄无论法理、还是传说,都不可能比得过他。
即便渝鲄能够靠八千年的历史,在信息量上略胜于觉者释迦,但他们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小。
这种情况在觉者释迦出现的瞬间,大使徒渝鲄便发现了。
他在觉者释迦至净圆满的佛光中,感受到了异常纯粹的理,那理自成循环,寂灭涅槃、随灭随生轮回不断。
“阁下是佛派中的哪一位法理之主,我观你传说之厚重、法理之宏大,近乎可以与我族圣徒相提并论。”
“我为觉者释迦,根本佛派之主,吾有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诸法数。
先生恐怕非我对手,不若更换使徒与我对战,好彰显两族论道之公正。”
“根本佛派之主吗,难怪你的传说如此宏大,不瞒觉者,我便是使徒中的最强者了。
若我后退,觉者需要面对的就是我族圣徒了。”
“原来如此,先生既背负大任,就请全力施为吧,释迦当尽显佛国净土,领教先生法理。”
无数的佛陀、菩萨、罗汉自觉者释迦身上走出,朵朵金莲虚空自生、澄净佛光瞬间将论道之所化为了普曜净土。
第350章
位格压制,真灵如来
觉者释迦的下场,使大使徒渝鲄很难看到胜利的希望。
他原本以为能够凭借自身的实力,能够通过论道解析出人类一方的诸多情报。
但现在看来是他想错了,他知道以觉者释迦的威能恐怕会通过论道,将基思使徒的根本彻底摸清。
而获得情报的人类一方,也肯定会根据基思使徒的弱点,调整论道人员、改变攻击策略。
因此,若他败了,后续的使徒就没有上场的必要了。
那时除非圣徒烈鰆亲自下场,不然这场刚开始的论道,就要被动结束了。
“我族烈鰆是最后的圣徒,我是最初的使徒,我继承了他的教诲,秉持他的意志而行。
今日我若败于觉者,当知非圣徒纯真法理不全,而是我渝鲄自身有瑕。”
“善,大道三千无分高下,胜败乃行者之能,而非法理之缺。”
觉者释迦既证圆觉,自然早已降伏内外诸魔、得无垢琉璃之念,有般若菩提之心。
他不会轻视任何一种法理,更不会因为胜过法理继承者,便认为创其法理的存在智慧不足。
这种情况,在人类历史中简直有太多的实例了。
学术百花齐放、思想百家争鸣的诸子百家,就有一些异常博大的思想,未能长久流传于世。
这并非他们的法理不全、创建者智慧不足,而是不同时代造就的不同选择。
比如,那位兼爱非攻的墨子,他的理念很好,有了大同社会的根基,他成道后自然很强,哪怕墨家出现了断层,他的法理依然很强。
“觉者智慧非凡,渝鲄恐怕不及觉者纯净,便先手施为了。”
“善,先生但请自便。”
大使徒渝鲄的压力很大,他知道自已很难获胜,但他要至少保证自已不泄露太多的情报。
他相信觉者释迦这种派系之主,在人类一方也属于少之又少的特殊存在。
现在既然人类已经将主力提前派出,只要情报不泄露太多,后续的论道基思族未尝不能进行下去。
因此,他尽力收束自身的信息,极力避免圣徒烈鰆当初向他传道的历史信息,被觉者释迦读取解析。
那段历史信息不仅是大使徒渝鲄成道的起点,也是圣徒烈鰆部分信息的显化。
只要解开了那段特殊的历史信息,纯真法理的优缺便会自然显现。
“我以最初使徒、纯真法理传播者之名,呼唤新纪元历史中的纯真降临。
美好时代当化为拒绝之盾、纯真法理当化为纯白之剑,基思历史为我加持生命之甲、文明光辉赐我真实之眼。”
在大使徒渝鲄的吟唱中,他自身的信息态无比沸腾,那厚重的信息层层分化而出,条理分明。
渝鲄的经历与其所研修的法理亦包含其中,那些信息各自编织化为了真实生命的纯白拒绝。
这导致使徒渝鲄自身的信息量近乎全部消失,唯有他的真灵化作心核降入了真实纯白的器皿。
此刻,世界在使徒渝鲄眼中换了容颜,那普曜净土中的朵朵金莲为虚,那无数佛陀、菩萨、罗汉的身影为幻。
他以真灵为眼、法理为躯,见到了更高一层的真实。
那是一位平凡的僧人,无量佛光只是他法理的自然显化,在更高一层的真实中,觉者释迦并无大灿烂,却有大圣善。
“真灵与本相之间的差别并不大,觉者释迦,你的圆满已经深入根本了吗?
就让我以纯真之剑,刺破你的圆满,使你循环破灭、位格动摇。”
“渝鲄先生请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觉者释迦终究是位慈悲大善之人,他心生法印、撬动真灵,但并未打出三法印中的最后一印‘涅槃寂静’。
真灵相争凶险异常,觉者释迦担心涅槃寂静法印会直接破灭渝鲄的真灵,致使这位基思大使徒彻底从物质维度与心灵维度中消失。
但三法印中的诸行无常与诸法无我也不是好接的,这法印毕竟由觉者释迦的真灵如来打出。
普通的心灵飞升者挨上其中任何一印,都有可能真灵破损、道果崩灭。
这是越过相对真实信息,攻击绝对真实根源的法印,即便对信息量巨大的渝鲄而言,危险也同样存在。
诸行无常,是生是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其理为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过去有的、终会变,现在有的、未来终归幻灭。
诸法无我,无我、无我所,有我即生对立。
其理为一切有为无为诸法,无有我的实体,我的存在只是为缘起幻有,并非无恒常不变之真实。
这两个法印一攻一防,攻为索起源灭诸法,防为知我者不触、见我者缘幻。
觉者释迦真灵圆满、如来正觉,渝鲄真灵有瑕、性中存漏,因此觉者释迦的位格比渝鲄更为崇高。
这也导致渝鲄无法有效破除诸法无我之印,他从真灵层面发起的攻击,只击中了觉者释迦的缘幻之身。
反观觉者释迦真灵如来的诸行无常印,却直接破灭了他的美好拒绝之盾,并由灭索生、定住了他的真灵。
“吾有十二因缘,亦名十二缘起支,因果相随十二环,生死轮回三世观。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死,此为生之初、寂之终。”
“因、缘成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生存之苦何立、灭苦恼而至证悟。
我当观先生三世因果,请先生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