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感觉很神奇,他当然是支持苏姨娘再有一个孩子的,跟他一起孝敬她也不错。
毕竟原身已经不在了,这是不能说的秘密。
但是她已经四十二岁,在普遍大龄生育的现代也是高龄产妇,古代医术不发达,难免令人担忧。
听说后宅院里乱七八糟,孕妇也容易出问题。
陈鹤宇惴惴不安的想,他得保护好姨娘和孩子。
也不知道他的宅斗智商够不够使?
“五郎,你怎么还没有走?”苏姨娘跟着丫鬟们收拾好正房的东西,一出来就看到他坐在回廊下发呆。
“等您一起走。”陈鹤宇站起来,微笑着说。
第102章
不配
“有丫头陪着我呢,你赶紧回去吧。在考场辛苦了三天,再熬着生病了怎么好?”
苏姨娘心里暖暖的,伸手整理了一下陈鹤宇的衣襟,“我还没老的走不动。”
陈鹤宇看看漆黑的院子,隐约可见地面上湿漉漉的,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积水,
雨点打在积水里,溅起一朵朵水花。
他笑着说:“您当然不老,可是这一路要蹚水回去,天黑路滑的,万一摔了可不行。”
说着蹲下身来,“我背您回去吧。”
苏姨娘眼窝一暖,声音带了些哽咽,“叫双喜拿木屐过来,不用——”
陈鹤宇回头笑道:“蹚水会着凉的,您也得顾着自已个儿的身子。”
茯苓心下感动,五爷现在是越来越体贴人。
她上前帮忙说:“姨娘,您看五爷多孝顺呀,咱们赶紧走吧,天儿怪凉的。”
双喜也在旁边劝说,最终苏姨娘拗不过她们,趴到陈鹤宇背上回到了东小院。
茯苓和双喜举着伞遮雨,还好也就一里地远,很快到了。
东小院只有小小三间房,东边卧房、西边书房,陈鹤宇把苏姨娘背进卧房,吩咐老嬷嬷煮些姜水来驱寒,又叫双喜去热饭菜。
在正房站了这么久,苏姨娘还没吃饭呢。
苏姨娘笑眯眯的看着他安顿一切,心里十分高兴,养儿如此,她也算知足了。
陈鹤宇打量了一圈这几间小屋子,还是十几年前熟悉的摆设,许多过往的记忆慢慢浮现在脑海里。
他七岁以前还在西屋住着,每日在小院子里跑来跑去玩耍,蹴鞠、荡秋千、打弹弓,也会捉蚂蚁、玩泥巴,乃至于避开乳娘丫鬟们偷偷的上树、爬墙。
每每被苏姨娘看见,总是温柔的训斥几句,泥巴吃进肚子会疼、蚂蚁也有生命、当心别摔了...
...
她边说,边给他洗净手,然后丫鬟会端出来茶水、果子,娘俩儿一边吃一边学认字。×02
陈鹤宇五岁去族学之前,苏姨娘已经教他认了几百个字在肚子里。
那时候长兴侯来这里,最喜欢笑眯眯的看着他念大字。
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温馨的场面越来越少呢?
好像是他去了前院住以后?
好像是从小妹没了之后?
苏姨娘总是不高兴,说话也愈发犀利痛快,时不时会跟长兴侯争执。
丫鬟端上来饭菜,床上摆了炕桌,扶着苏姨娘坐好。
陈鹤宇收回思绪,坐在旁边陪着苏姨娘用饭。
他掀开食盒一看,晚饭很是简单,一碗青瓜虾仁面而已,不禁皱了眉头问:“听说有了身孕要吃的丰富一些,怎么只有一碗面?”
苏姨娘笑起来,“你还知道这个?是我胃口不好,想吃些爽口的。”
“不是厨房有意的吧?往后您的吃食上要当心些,想吃什么尽管叫丫鬟去买,或者告诉我也行。”
陈鹤宇有些迟疑,夫人往往会在饮食上拿捏怀孕的小妾,电视剧里好像是这么演的?
苏姨娘一愣,咯咯笑的直不起腰,指着他说:“你别胡思乱想了,没有那些事。夫人虽然脾气差,嘴上暴躁,喜欢操控人,但是丧天良的事她也不会做的。不然你们几个庶出的子女怎么能长的大?”
“不会吗?”陈鹤宇讪讪的,摸摸鼻子。
“不会的,有侯爷看着呢。”苏姨娘温和的说:“侯爷性格粗中带细,残害子嗣的事断不能发生,夫人也知道。”
“您凡事当心些的好,免得吃了亏。”陈鹤宇还是忍不住多说一句。
苏姨娘笑笑,犹豫了一下,说:“我的事不用你操心。倒是有几句话嘱咐你,乔县主的事怎么样了?”
“您怎么知道她的事?”
“还不是听你爹说的,为这件事他愁的了不得。云阳郡主明说了绝不会把女儿嫁给你,你爹就怕你没有分寸,把事儿闹得不可收拾。”
“那他倒可以放心,我绝无此意。”陈鹤宇无奈。
他内心还是喜欢温柔体贴的女孩,乔县主这样的个性,怕是拢不住。
不过,苏姨娘不是更喜欢乔县主吧?
她一向喜欢高门大户的媳妇,陈鹤宇倒吸一口凉气,“姨娘,你可不能喜欢乔——”
“别胡说!”苏姨娘打断他,“乔县主跟你不合适,你配不上人家!”
陈鹤宇...
...
果然是亲娘,够直接!
苏姨娘又说:“你别不服气,别仗着自已脸蛋子还能看,就觉得谁都想嫁给你。现在也没别人,咱娘俩掏心窝子说一说,你又懒又馋,长到这么大没给家里挣过一个铜板,除了两个小白脸蛋还有啥?”
“打小儿就贪图享受,吃的喝的穿的都要好的,能躺着不坐着,能坐着不站着,也不知道你入职大理寺以后,人家会不会把你遣散哟。”
“就算是县主年纪小贪玩,一时被你美色迷惑。但她总有幡然悔悟的时候,倘若你们闹得鸡飞狗跳,这日子怎么过?况且婚嫁又不是你俩互相看脸就能成的事儿,还得看两个家庭——”
陈鹤宇...
...
姨娘,听我说,谢谢你。
刚才母慈子孝的温馨画风一转,成批斗大会了。
容我告辞!
没等他站起来,苏姨娘拉住他,“我是担心你好高骛远,总是想攀附自已得不到的东西。你出的门去,也有人喊你一声侯府公子,但不能因为别人的恭维就迷了眼,失了分寸。”
陈鹤宇叹口气,老爹和姨娘都不喜欢乔县主的跋扈性格,都怕他转了主意。
“您放心,我知道自已的身份,最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已喜欢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人。”
“没有完美的人生,你喜欢的、适合你的、你能得到的,未必能合一。”苏姨娘声调略带苦涩,“乔县主不适合你,性格和家世都不合适。快刀斩乱麻吧,不要再有勾连。”
好奇心起,陈鹤宇歪着头看看苏姨娘,“姨娘,你怎么会跟了我老爹的?”
苏姨娘本正沉浸在往事不可追的情绪里,忽然被儿子问这个,瞬间噎住。
她柳眉倒竖,“你小子管那么多作甚?赶紧滚回去睡觉吧。”
啧啧,陈鹤宇摇摇头,一脸得意,“你不说我也知道,当年春日晴好,美景如画。娘您去踏青,爹也去踏青,你们俩相遇了,然后就biubiubiu冒出爱的小火花——”
这是他小时候长兴侯讲的版本,才子遇佳人,一见钟情嘛。
然后,苏姨娘的父母就欢欢喜喜把她送到侯府来了。
“哼,哪个去踏青?老娘是去割猪草!”苏姨娘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口气满是不屑,“你爹,跟人家打架输了,气哼哼的说要刨人家祖坟,幸好被我拦住了,造孽!”
“额,那你们是在人家祖坟一见钟情的?”
陈鹤宇扶额,爹娘的情趣总是有些独特。
“是我爹对长兴侯府的三百两雪花纹银一见钟情。”
苏姨娘口吻冷淡,仿佛说的不是自已的事。
第103章
八卦
啊这,父母爱情故事,怎么还有不同版本...
...
天啦,有老爹的把柄可以拿,他要去搬小马扎听故事。
陈鹤宇暗戳戳兴奋,好奇的问:“我爹当年如此..
...不羁吗?”
“哼,也就比你好上那么一点点吧。”苏姨娘伸出右手拇指和食指,掐起来比划了一点点。
“所以他揍你的时候,我就心想,这不就是过去的你自已吗?自已揍自已有意思吗?”
听着苏姨娘的话,陈鹤宇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此刻的心情。
“可是,可是老爹现在看起来...
...并不像啊?”
看起来非常正经,完全看不出喜欢打架斗殴的痕迹。
这回轮到苏姨娘噗嗤笑了,“还不兴人家长大吗?你爹自从继承侯府以后收敛了好多,说实在的他对我也算不错了。不过再怎么着,他也是先把人纳回府里,没有像你这样到处——”
哎呀呀,怎么兜个圈儿又说回来了,还是接着讲老爹的八卦吧。
陈鹤宇赶紧拦住他娘咄咄不休的嘴,“姨娘您天生国色,老爹一眼看上您就迷住了,之后就去苏家要人了?这么多年,怎么不见姨娘跟苏家来往?”
“他们是卖女儿,又不是嫁女儿,有什么好来往的?钱货两讫,就一刀两断吧。”
苏姨娘吸吸鼻子,从炕桌下抽出一面镜子照了照,过去的事不提也罢,“你个死小子,做什么平白惹老娘伤心?”
看得出她口是心非,陈鹤宇试探着问:“...
...嗯,要不要,我去打听一下苏家现在的情况?”
虽说妾室的娘家不算正经亲戚,但是也见过甄姨娘她们的娘家时不时来一趟,哪怕是打秋风。
想来苏姨娘这一生,在侯府不会有朋友,又与娘家断了往来,偶尔也会落寞吧。
“苏家还有谁呢?”
“几个姐姐都嫁了,还有一个亲生弟、一个庶弟。我那个破落户秀才爹,顽固一根筋,自已个儿都要靠女人们做针线养活着,还得摆读书人的谱,讲自已祖上如何如何荣耀。嗤,还纳了两个妾,美其名曰,红袖添香。”
陈鹤宇...
...
“不用去找他们,三百两银子还不够他给儿子成亲吗?这么多年不来找我,想必日子过的不错。”
苏姨娘说的红了眼睛,拿起帕子擦了擦,把镜子一扔,倒在枕头上,“我要睡了,你快些回去吧。”
陈鹤宇给她摆正枕头,“姨娘,可别哭了,您这可是荞麦枕头,会发芽的。”
“滚!这是荞麦皮!”
翌日起来,陈鹤宇收到赵山宗的邀约,说自已又南下查案了,请他中秋节后正式去大理寺报到。
院试成绩要十来日放榜,想来中秋节前就能知道成绩。
成绩未定,他也无心继续看书,懒散的倒在书房的躺椅上小憩。
忽觉一个毛茸茸的东西蹭自已的手,睁眼一看,原来是书房养着的大橘猫儿侍书。
这时代大部分人的书房,都会养一只猫的,因为怕老鼠饿极了啃书,这不是讲笑话,是真有其事。
别说侯府,即便是皇宫的书房怕也免不了有鼠贼光顾。
陈鹤宇刚来的时候还觉得很逗趣儿,这只猫竟然叫“侍书”,名字符合工作,起得相当贴切。
原身这个酷爱附庸风雅的人,花样还不少。
说起人们的爱猫潮流,他原想着弄个宠物店挣个小钱。
没想到大华朝早就有了猫猫宠物店,从笼子到玩具,从猫粮到小鱼干,无一不齐全的。
到底该干什么养家糊口?
光靠大理寺20两银子的月俸,可养不了他这一家子的开销。
陈鹤宇掐着猫脖颈后面的皮毛,把它提到腿上,一边撸猫一边陷入了沉思。
侍书小猫咪舒服的眯着眼,打起了呼噜。
土农工商,有钱的商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却一直没有什么好地位。
因为大部分商人都看重利益,难免给大家留下唯利是图的印象。
在历朝历代中,商人的地位都是排在末尾。
甚至有些时期,商人子女后代连报名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就连我们熟知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是因为爸爸是个商人,尽管很有才华却也无缘科考。
但是大华朝就不一样了,商人不仅可以科考,还可以买官、捐官,通过经济手段实现阶级转变。
所以,这个时代的经济很繁华,有点本事的人都想靠手艺挣点儿钱。
繁华盛世,要说普通小老百姓干什么能赚钱,当属买卖吃食,所以他想过开一家面馆。
得了赵山宗的番椒后,进而想扩大种植,开一家麻辣烫面馆,不知道有没有市场?
反正他想起辣椒的滋味就已经要馋的流口水了。
当然最挣钱应该是娱乐项目,那些藏在深巷里的小院儿,门头上挂着红灯笼,写着这个楼那个院的招牌,住着一些让人脸红心跳的才色双佳的姑娘们...
...
咳,冷静,这不是他能做的生意。
还是等赵山宗回来后,先把温泉山庄的事提上日程吧。
总是坐吃山空不是事,捋起袖子挣点小钱花花。
陈鹤宇忽然又想起苏家寻亲的事,趁这几天有空,帮苏姨娘打听一下亲人的现状也好。
说干就干,他丢下猫,不顾它喵喵喵的挽留,就跑去外书房找老爹商量,讨个主意。
长兴侯不过在兵部挂个闲差,三五不时才去一趟衙门,大半时间都留在府里。
这个时候,他正在书房打盹,一见陈鹤宇过来立刻来了精神,赶紧把胳膊底下压着的小话本塞到抽屉里。
“父亲安好,我是不是打扰您了?”
“没有,为父刚才看书良久,正好看累了。”
陈鹤宇瞄了一眼长兴侯,看见他一侧脸颊上有压出来的印子,一本正经的说:“爹,您看书归看书,也得注意休息,仔细眼睛受伤。”
长兴侯轻咳一声:“啊,为父会注意的,读书是要劳逸结合。你今日过来,可是有事?”
听他一本正经的胡诌,陈鹤宇暗笑老头子太可爱了,起了逗弄之心。
“昨日您说在盘口下赌,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领钱?”
长兴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