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宇心里一哂,傻丫头,骑马走几十里地,还不得把爷晒成黑煤球?
他还没起床就从窗户里望见外面的大日头了,秋老虎厉害着呢。
今日打算去青柳村转一转,路上顺便看看街市,琢磨琢磨他的小馆子开在哪里合适。
没有一日的功夫回不来,还是坐马车好些。
现在还没到开早饭的时候,容他在被窝里再蛄蛹一会儿吧。
他把被头拉一拉,盖在脸上,又见周公去了。
很多人都觉得穿越人土回到古代,干事业、赚大钱都很容易,其实是看低了当地土著。
以大华朝为例,统治者已经明白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农业、手工业、制造业发展快速,老百姓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时候宵禁时间越推越晚,可以热闹到大半夜。
坊市制度日益健全,除了商业区的繁荣,老百姓在居民区也可以大大方方做些小生意的。
各个大型商铺在城市里最繁华的街道上,一家连着一家,甚至还出现了“网红街”、“网红店”。
十里长街,州桥夜市。
据说还有不少风流才子在街头“卖艺”,当然他们卖的都是诗词书画。
年轻女子们可以出题,请他为自已作诗题字作画呢。
男人也可以找他们,咳,写一些时政文章一类的,当然这就要求才华特别过硬了。
啧,听起来很像粉丝们打赏网红主播啊。
陈鹤宇想着,自已形象又不差,要不要也试试在古代出道?
不知道老爹会不会气死。
还是老老实实开一家小店吧。
不过,在上京城开店,是想开就能开的嘛?
陈鹤宇带着秋山、秀水二人在街头闹市溜达了好几圈,专盯着各个特色小吃店看了又看,还买了不少尝尝。
沿着街道一直走到底,最后走到落英巷边上的一家铺面,门口一株极大的杏树,上下两层,看着好像还有个后院。
门上挂着的牌匾写着四个字,“一间绣房”。
临街的窗户下,靠着一块小木板,写着两个大字,“转租”。
秋山撇撇嘴,这是谁这么没文化,起这样简单的名字?
要是他家五爷,一定会引经据典,起个有深度的好名字。
“简单留白,好名字!”
有深度的五爷把折扇在手掌敲打几下,称赞道。
秋山...
...
当我没说。
陈鹤宇走进绣房,是一家专卖女子绣品的店铺,一条小柜台摆的满满当当。
后面还堆了些布匹,看着毫无条理,乱七八糟。
他断定这不是个赚钱的铺子,赚钱的铺子人来客往的,肯定会收拾整齐。
再说了,这个地段居民很少的,谁会专门绕过来买绣品?
柜台后的一个老头儿正在打瞌睡,脑袋一点一点的,都没发现有人进来。
秋山走过去敲敲桌板,“老丈!醒醒儿~”
老头儿没睁开眼,他脚下一只小黄狗窜出来冲他们汪汪叫起来,奶声奶气的。
陈鹤宇拿扇子轻轻戳戳它的小狗头,吹了个口哨。
这下老头儿才醒了,擦擦嘴角的涎水,招呼道:“客官,买绣品吗?”
这几位看穿着有些身份,不像光顾他们这种小店的人呀。
“过来转转,您这里专卖绣品吗?”陈鹤宇打量着屋子,做铺面这间大约有五六十平,不算大。
后面和隔壁好像还有个屋子,不知道能不能打通?
墙角一个小拐角楼梯,是通往二楼的。
“是家里小女自已做些绣活儿,也会寄卖些别人做的活计。”老头儿答道。
“我看您这房子写着转租,可以四处看看吗?”
“可以可以。”老头儿眼睛一亮,带着他往后面走,“后面还有三间正房,两间厢房。我这里虽然不大,但是东西很齐全,水井也打了一口。”
一行人转了一圈,陈鹤宇感觉格局也还好,就是房子有些破旧,修葺起来得费些功夫。
当下就没给主人准话儿,只说回去考虑一番。
等他们出来了,秀水抬手指一指斜前方,“五爷,前面拐过去就是西大街,往北走几步就是大理寺了。再往北边走,还有一个五城兵马司的衙门。”
大理寺,五城兵马司,上班族不少,那这个位置不错呀。
这附近民宅不多,多的是衙门、店铺,那么大部分人离家都不会很近,午饭怎么解决?
晚上散了值会不会和同僚小酌几杯?
不知道现在的衙门是不是都有食堂?
改日要细细打听一番。
有食堂也不怕,谁还没有吃腻的时候呢。
把店铺开在这里,虽然不是很繁华的商业区,但是地处路口,道路交通便利。
最重要的是,距离大理寺走路只要五分钟。
嗯,那他每天散值都能过来吃个工作餐?
还可以推销给同事们,叫他们过来吃饭、或者订工作餐送过去,是不是也算得一笔小买卖?
陈鹤宇回头望一望路口“一间绣房”的招牌,“秋山,明日你去问问老板,多少钱转让?能不能卖?”
一间绣房?
干脆改成一间面馆算了。
主仆三人找回马车,秀水赶了马车,慢慢悠悠的晃荡出城去了。
城西五十里,青柳村...
...
第107章
侠义
一路上都是官道,倒也好走。
秀水打听了几个路人,马鞭一扬,赶着车直奔目标而去。
今日的马车是侯府自家的,外面看着朴实无华,内里布置的清雅舒适,侯府在这方面一向低调。
陈鹤宇和秋山坐在车里,掀开窗帘看外面的原野。
城西不如城北、城东繁华,一路上都是大片农田,远处起起伏伏的丘陵之间散落着几个小村庄,似乎没有大的城镇。
“五爷,喝杯茶水吧,这一路上也没有吃饭的地方,我叫茯苓姐姐包了几块点心。”
“好。”
陈鹤宇端起茶杯,喝了大半杯,太阳暴晒,确实有些口渴。
马车不紧不慢的走着,陈鹤宇靠在车厢上开始闭目养神。
心里暗暗盘算,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也不知道苏家都还有谁在世,又是什么品行?
他看的出苏姨娘嘴上说的强硬,心里不是不记挂的。
再怎么也是父母亲人,即便是今生不再往来,也愿意听一句众人平安吧。
所以他才来跑这一趟。
若是苏家过的不错,就免了苏姨娘的牵挂。
忽然马车一震,颠的陈鹤宇跳起来,脑袋差点磕在车厢上。
他还未来得及发问,就听到外面有人喊:“啊呀,撞了撞了!快去看热闹啊!”
...
...
不管什么朝代,爱看热闹的习惯总是存在。
“五爷,前面有人撞了车,堵住了。”秀水贴近车厢,低声说。
陈鹤宇皱皱眉头,古代也有交通事故啊。
他问:“严重吗?能不能绕开?”
乡民撞了马车,说不得要攀扯半天,总不能一直等着吧。
“小的过去看看。”秀水说着跳下车。
秋山也好奇的爬出车厢,坐在车辕上牵着马缰绳,伸长脖子往前看热闹。
原来他们已经离开官道,上了西边的小路。
雨后的路面坑坑洼洼,前面陷了个大水坑,一辆四轮马车错估了水坑的深度,陷进去了。
这边猛然停车,后面疾驰的一辆小油车躲避不及撞了上去。
好在赶车的汉子反应快,两辆车擦边而过,只是车厢角上撞坏了些。
四轮马车赶车的是个年幼的小厮,尖着嗓子质问小油车怎么不看路,硬生生撞过来。
陈鹤宇听着皱了皱眉,这小子出言不逊,怕是要吃亏。
果不其然,小油车上下来一个壮汉,个子高大,肌肉扎实,嗓门又粗。
骂骂咧咧的说是他们忽然停车闹的,话不说完就开始推搡那个小厮。
这人看起来其貌不扬,额角一块黑色胎记,但是力气很大而且脑子看起来不灵光,一副不好招惹的样子。
四轮马车上坐着一对母女,撩开帘子看了看壮汉,吓得抖着嗓子说:“富贵儿,算了,快些叫人把马车推上去,赶紧回家吧。”
“走?撞了老子的车就想走?”壮汉一边低头往车窗里打量,一边不怀好意的问:“这世上有那么容易的事儿?”
“富贵儿,赔他些车钱吧。”里面的妇人大概想赶紧了事,先让了步。
叫富贵儿的小厮不敢多说,只得忿忿的问那壮汉,“不知道修你的车,要多少银钱?”
“一百两!”壮汉眼睛盯着车里的少女,随口说了个价格。
“他娘的,敲诈啊。”秋山嘀咕着。
“虽然四轮马车先停下来,后面的车也是走的忒快,按说是这汉子的不是吧?”
陈鹤宇手指头在膝盖上敲了敲,当然是追尾的车负全责,秋山不傻嘛。
秋山……
谁说我傻来着?
富贵儿大着胆子与壮汉争执,讨价还价。
旁观的几个村民你一句我一句小声儿议论起来,听起来大部分都很同情那对母女。
但都惧怕壮汉,没人敢直接去主持公道。
秀水看清楚状况,又向旁边的村民问了路,跑回来禀告,“五爷,掉头绕道吧?我问了下村民,后头那条小路绕几步就行。”
“走吧。”
这一会儿功夫,后面又来了两辆车堵在这。
冷不丁,秋山跳下马车,冲那壮汉走去。
秀水赶紧拉住他,低声斥责,“咱们还得赶路,别给五爷惹事儿!趁后面马车还不多,快些掉头走吧。”
秋山挣开他,“我就说几句话儿!”
说完他一溜小跑儿到了壮汉旁边,拍拍他的肩膀,笑道,“壮土,借一步说话。”
那壮汉正不耐烦,一转身拍掉秋山的手就要骂街,被秋山一把攥住手臂,挣了一下竟然没挣脱。
他定睛细看,见秋山穿着打扮不像个村民,再看看后面几辆精致的马车,知道碰上了硬茬。
放低声调问:“您是何人?作甚管我的闲事儿?”
秋山笑眯眯的,也压低嗓子说:“后面堵着的马车都是官家的人...
...这位壮土,收她家几文修车钱,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那壮汉神色一凛,思考了几息,讪笑道:“多谢大哥提醒。”
遂转身对着富贵儿说:“我这车是新打的,正要给人家送去。还没送到就被你撞坏了,你少说也得给我五两银子!”
俩人叽叽咕咕一番,富贵儿从车里接了五两银子递给壮汉,又散了些铜钱叫围观的村民把四轮马车从水坑里推出来,方才走了。
前路通畅,大家各自走开。
“偏你事多,打着五爷的名号管闲事。”
秀水皱着眉头,继续赶着车往前走,终于在晌午前到了桃花镇,再往前四五里就是青柳村。
进城的大路边有一间小店,卖些汤饼、包子等简单粗食。
店里虽然简陋,手艺似乎不错,空气飘着酱肉香味儿,已经坐满了过路行人。
他们肚子也饿了,下车想寻个座位用饭,却是座无虚席。
正四下张望,一个店小二殷勤的跑过来,热情的招呼他们往后面坐。
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是谁有这么大脸,竟然能混个vlP座位?
反正是三个大男人,也不怕碰见拍花子的,就跟他走到后院,坐在一席芦苇搭的凉棚之下。
店小二倒了三碗茶,又跑去后厨拿了四碟小菜放下来。
这才解释道:“我们老板说,刚才路上碰见歹人为难百姓,看见这位大哥出手相助。她生平最慕侠义之土,所以送您几样私房小菜聊表心意。”
后面又补了一句,“是我们老板亲手所做,味道极佳,外面有钱也买不到的。”
秋山一听,那叫一个心花怒放呀,得意的瞄了秀水一眼。
这可是夸赞他是侠义之土的赠菜!
有钱也买不到!
你看看你看看,今日能吃上饭全是他的功劳吧。
秀水心里本来已经决定与秋山绝交,也暗暗改了主意。
罢了罢了,看在饭菜的份上先与他做个酒肉朋友吧。
第108章
大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