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李大成李伯山李仲海 本章:第25章

    二牛和三牛自进了院子,便跃跃欲试想摘枣子,幸好刘氏看的严,但凡他们有半点小动静,准会被骂个狗血喷头。

    鱼娘自三岁后便没再剪过头发,她的头发又黑又密,散下来一直垂到腰间,像瀑布一般。

    鱼娘对着一块巴掌大的铜镜,左看右看,美滋滋地想,头发密且长,再加上脸蛋也不差,搁在前世,怎么着也算是个小美女了。

    还没等她自恋够,陈氏把铜镜拿走了,“你从哪弄的这个?”

    鱼娘心虚了,小声道:“爷爷给我买的。”

    这块铜镜花纹简陋,不过是个寻常物件,比起分毫不差的水银镜,顶多就几文钱。

    当时她和李大成一起去街上买药,回来的路上走走停停,李大成见了这个铜镜,顺手就给她买了。

    陈氏把铜镜还给鱼娘,叮嘱她:“可别多嘴往外说,让你奶奶知道了又该闹了。”

    鱼娘点点头,“我才没那么傻。”

    鱼娘抱住陈氏的胳膊,撒娇道:“娘,你说我长的好不好看?”

    陈氏正在从井里提水,闻言头也不抬道:“好看,你可是我肚子里生出来的,能不好看吗?”

    鱼娘不满道:“娘,你怎么比我还要骄傲?”

    陈氏把冷水兑到热水里面,又把鱼娘的衣服遮起来,“自然是因为生了你我才骄傲,你天天臭屁地很,我要是脸皮不厚怎么能当你娘。别愣着了,快过来洗头,过一会儿水就凉了,这可是我好不容易才烧好的。”

    鱼娘的头发是真的多,陈氏换了三盆水才洗好。洗好头发后陈氏拿梳子先给鱼娘疏通,又准备拿篦子给她篦头发。

    鱼娘拦着了她:“娘,我头上没长虱子。”

    陈氏想了想,确实没在鱼娘头上发现过虱子,不过也够怪的,三牛天天和她躺在一起,怎么鱼娘一点事都没有?

    陈氏拿烂的不成样的旧衣服自上而下给鱼娘擦了几遍,这衣服破烂得不能穿了,只能用来给其它衣服打补丁,趁着打补丁之前物尽其用也好。

    王氏在一旁给二丫洗头发,看着鱼娘乌黑发亮的一头长发,羡慕道:“鱼娘这头发真好,你看看二丫,我怎么养都没办法。”

    陈氏道:“大嫂,二丫还小呢,鱼娘小时候头发也没这么好,我也是给她剃了好几次,才逐渐长好了。”

    王氏记不起鱼娘的头发以前如何,不过二丫的头发虽然依旧又软又细,但确实比刚出生时好多了,说不定慢慢长大,这头发还真能养好。

    洗好头发,鱼娘和二丫坐在台阶上晒太阳。

    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是多亏了有鱼娘在,有财已经拆掉了木板下地走路了,二丫的胳膊也拆了木板,自己吃饭不成问题了。

    李大成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我的医术精湛,几味简单的草药便有此奇效,还是因为有财二丫是小孩子,根骨才会好的如此快?

    有财不能下地快被憋疯了,拆了木板就像出笼的鸟,可劲地玩。

    他和三牛有根在院子里疯跑,几人叽叽喳喳,吵的满院子都是他们的声音。

    鱼娘被太阳晒的眯着眼,听到身后有动静,也没回头看。

    三牛伸手,揪了一把鱼娘的头发就跑,鱼娘只觉得头皮一疼,站起来看见三牛撒丫子跑了。

    “三牛你给我等着,今天不打你我就不是你姐!”

    46.

    下雨

    三牛的小短腿最终还是没跑过鱼娘……

    三牛的小短腿最终还是没跑过鱼娘,

    鱼娘揪住他,狠狠地打了他的屁股,“还拽不拽?嗯?问你话呢?”

    三牛像霜打的茄子,

    低着头小声道:“不拽了。”

    有根和有财在一旁笑的好大声,半点没有帮三牛说话的意思。

    鱼娘又胡乱揉了一通他短短的头发茬,“以后拽一次我打你一次。”

    这样在院子里跑了一圈,鱼娘身上出了层薄汗,

    风一吹,身上凉飕飕的。

    微风吹起她的头发,

    几根干发丝绕到前面,

    鱼娘把手指插进头发里,

    里面还是湿的。

    就在这时,她鼻尖上一凉,食指一抹,

    居然是水。

    鱼娘好奇地抬起头,更多的水滴落在她的脸上,下雨了。

    “娘!爷爷!外面下雨了!”

    鱼娘一边喊人一边飞快地把衣服都扯下来抱到怀里。

    王氏和陈氏从里面出来,抬头一看,居然真的下雨了。

    女眷们跑出来急急忙忙收衣服,李大成和刘大舅刘二舅也从屋子里出来了。

    李大成感慨道:“下雨好啊,

    下雨才能种庄稼。”

    刘大舅道:“这雨要是早下几个月,或许就不会有这么多人逃荒了。”

    一路上,他见到太多的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只能凄惨死在他乡,即使心肠再硬,也看不得这般凄苦。

    三牛和有根有财兴奋地在雨里乱跑乱跳,

    二牛原本在屋子里捣鼓东西,也窜了出来,冲进了雨中。

    李子晏闻言放下书,揉了揉手腕,打开窗户,惊喜地看着外面的一切。

    柱子扶着他娘,慢慢从屋子里挪出来,柱子娘推开柱子,颤歪歪伸出手接雨,“下雨了,柱子。”

    柱子满脸都是笑,“是啊,娘,要是咱家还有地就好了。”

    不止是这个小院,整个府城都沸腾了,人们欢呼雀跃跑到外面,仰头任由豆大的雨滴打到脸上。

    府城外,灾民个个欣喜若狂。

    “下雨了,终于下雨了。”

    “咱们能回家种地了,这雨下的太好了。”

    有人跪在地上,激动地嚎啕大哭。

    有人喃喃自语,喜极而泣。

    所有灾民仿佛都看到了生的希望,府城施粥,如今又下雨,这是老天爷在可怜他们。

    石贵一口气跑到门口,抖了抖身上的水。

    这雨下的太急了,他正在半路上走,没来得及回家拿伞,被淋了个透,幸好带的礼物护在怀里没有湿。

    石贵打了个喷嚏,揉揉鼻子,心想明天怕是要着凉了。

    他拧了拧身上的水,又理了理衣冠,这才敲了敲门,“李兄弟在家吗?”

    雨下的太大,李家人和刘家人都站在房檐下避雨,雨声遮住了石贵的敲门声,幸好鱼娘耳朵灵。

    “爹,外面有人在敲门。”

    李仲海没怀疑鱼娘的话,他知道鱼娘在这些事情上从不撒谎。

    李仲海对李大成道:“爹,鱼娘说有人在敲门,我去看看。”

    李大成道:“去吧。”

    他想说带把伞再去,猛然又想到他们没有备伞,李大成在心里盘算着,离城前还应该再买几把伞,接下来不知道会怎么样,东西备的越全越好,这样遇到事才不会慌乱。

    李仲海打开门,见到是浑身湿透的石贵,有些惊讶,“石兄弟你怎么来了?快快进来,这路上淋的不好受吧?”

    石贵和李仲海小跑到屋檐下,李大成一看,他浑身都湿透了,不换个衣服铁定要感冒。

    于是让刘氏进去,问刘大舅母拿一套刘大舅的衣服来。他们家的人都长的高瘦,而石贵生的矮胖,衣服肯定不能穿,也就刘大舅的身材和石贵有些相仿,他的衣服兴许能穿。

    石贵把怀里的礼物放下,“李叔,我听刘大麻子说你们住在这,想过来看看,没想到路上突然下了这么大的雨。”

    李大成道:“你说你,来就来吧,带东西干什么?”

    刘氏把衣服递给石贵,“石兄弟,这是我大哥的衣服,你赶紧换上吧。”

    李大成在一旁解释道:“我们都是普通百姓,衣服料子肯定和你们家的不能比,你先将就着换一下,可千万别嫌弃。”

    石贵接过衣服,“不嫌弃不嫌弃,有的换就不错了,李叔,这是我给鱼娘他们带的吃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你给他们分分吧。”

    李大成道:“行,我也不跟你客气了。”

    李大成叫来鱼娘,把油纸包裹的礼物交给她,“去后面和二牛他们分分吃了吧。”

    鱼娘想到石家的红豆糕,再看油纸包就有些意动,“爷爷你放心吧。”

    石贵换好衣服出来,刘大舅的衣服穿在他身上松松垮垮的。

    石贵道:“李叔,这个院子你们住的还习惯吗?要是不习惯我让刘大麻子再给你们找一个。”

    李大成笑道:“习惯,怎么不习惯,我昨天还和伯山他们说,多亏了你,要不然我们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地方。”

    石贵道:“那就好,李叔,你们要是有什么事都尽管来找我,能办到的我一定帮你们办到,办不到的我上面有人,也会想办法给你们找门路。鱼娘和伯山兄弟救了我家元宝,你们都是我的恩人,咱们两家以后常来往。”

    石贵能在封城的当天打通人脉,偷偷运灾民进城,他上面没有人才令人奇怪。

    李大成点点头,“你放心吧,有事我们不会藏着掖着。”

    等到雨停了,李大成送石贵出去。

    两人边走边聊,石贵正要走,猛然想到一件事,转身对李大成道:“李叔,你们这几天最好不要喝河里有水,河水脏的很,什么脏东西都有,我看到不少人喝了河水都开始上吐下泻。”

    李大成若有所思点点头,“多谢你了,这个院子里有井水,我们还用不上外面的河水。”

    李大成又道:“石小兄弟,这城里城外都不太平,你出城也小心些。”

    石贵点点头,却并没有把李大成的话放在心上,一群灾民,再厉害能大过官府吗?

    送走石贵,李大成踱步回到正房,刘大舅正拿着一个红豆糕吃,见李大成进来了,他推了推碟子,“尝尝,鱼娘刚刚送过来的。”

    李大成捏起一个小巧的红豆糕,指着刘大舅笑道:“真是个老不羞,小孩子的吃食你也抢。”

    刘大舅哈哈笑道:“妹夫,要我说你这个人就是太端着了,这是他们的孝心,我要是不接受他们才难受呢。”

    吃过笑过,李大成慎重道:“大哥,我觉得又要出事了。刚才石贵说外面有人喝了河水开始上吐下泻,这河水不止人要用,牲畜生产哪一样都和它息息相关,若真出了事,这府城可要动荡了。”

    刘大舅拍拍沾满糕点渣的手,“怕什么,咱们从下河镇走到府城,哪一天不是胆战心惊的,要是怕这怕那,早在下河镇咱们就被抓走了。”

    李大成笑道:“大哥,还是你说的话有道理。”

    虽然如此,李大成还是叫来了李伯山和刘峰,吩咐他们两个去街上买些驱疫的艾草之类的,这东西备着也不浪费,即使现在不用,路上也能用。

    雨只停了一会儿,又接着下了,而且越下越大,像是老天爷在泼墨一般。

    天边厚重的乌云翻滚,电闪雷鸣,雨水哗啦啦往下落。

    天色因为下雨的缘故,暗淡了不少,还没到用晚饭的时辰,已经黑的要点灯了。

    李伯山和刘峰冒雨去买了驱疫的药材,又去伞店买了几把雨伞,回来后被灌了一大碗热乎乎的姜汤。

    李伯山道:“爹,这伞现在可抢手了,伞店里都是人,要不是我和表哥眼疾手快,还真是抢不到。”

    李大成拍拍李伯山的肩膀,“辛苦你们俩了。”

    晚饭是刘氏她们抹黑在厨房做的,为了省些钱,吃饭时厅堂没有点蜡烛,大家都是抹黑吃完了饭。

    看不见光,做什么都没意思,众人前些日子一直在路上奔波,累得很了,索性都爬上床睡觉了。

    三牛不记打,刚爬上床就凑到鱼娘身边,小声道:“姐,我睡不着,你给我讲故事吧?”

    鱼娘不想动嘴,于是哄他,“爹会讲,你让他给你讲。”

    “哦。”

    三牛不敢闹李仲海,不情不愿趴在床上闭着眼,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鱼娘睁眼看见黑乎乎的屋顶,外面电闪雷鸣,时不时一道闪电划过,照的屋内通亮。

    她翻个身捂住耳朵,闭上眼睛,听着哗啦啦的雨声,越来越困,终于渐渐睡熟了。

    大雨下了一整夜,到第二天依旧没有停。

    两家人草草吃完了早饭,聚在厅堂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

    天边雨幕低沉,映得厅堂昏暗。

    李大成道:“不知道这雨什么时候能停,雨太大了,肯定不能走。幸好前两日把必需的的东西都备的差不多了,现在外面的东西涨价不少,要是等到现在才买,肯定要花一大笔钱。”

    李伯山道:“爹,等雨停了,府城外都是泥泞,咱们推着板车也走不了,不如放晴后再等个一两天。”

    李大成点点头,“现如今咱们不缺吃穿,又不像在外面,时刻担心被土匪或是灾民打劫,就算多住上几天也无妨。”

    大人讨论的热火朝天,鱼娘听了一会儿有点走神。

    她倚在陈氏怀里,和陈氏咬耳朵,“娘,你再给我缝个小布兜好不好?”

    她只有一件衣服上有小布兜,而且太小了,不能放什么东西。

    陈氏推开她的头,“大人说话呢,你先别闹。有空再说。”

    鱼娘一边听他们说话,一边看着外面,天色阴沉,珍珠大的雨点接连往下落,没有半分停止的迹象。

    47.

    惨剧

    府城外,大雨接连不断,从早到晚……

    府城外,

    大雨接连不断,从早到晚一直下个昏天黑地。

    单薄破旧的衣服并不能遮风挡雨,灾民们蜷缩身子,

    浑身湿透,树上的叶子都被薅光了,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没有。

    推着板车的人还好一些,勉强可以躲在板车下躲躲雨,

    没有板车的只能抱头坐在泥地里,任由豆大的雨滴打在身上。

    自昨日开始下雨,

    城门便再也没有开过,

    施粥的人也不见了踪影,

    灾民又冷又饿,原本下雨的喜悦,都变成了满腔的苦楚和悲痛。

    护城河的水原本干涸了不少,

    这两天的大雨一下,顿时溢满了。

    宽阔的护城河一边是巍峨的城墙,一边是逃难的灾民,横亘在两者之间,像一道难以跨越的天堑。

    一个高瘦的灾民在护城河外冒雨走来走去,希望能看到城门打开,

    但他的等待注定徒劳无功。

    他垂头丧气回到自家的板车前,对躲在板车下避雨的妻儿说道:“不行,这城门不开,咱们进不去。”

    板车上有缝隙,虽能避一避,却依旧会有雨水顺着缝隙落下来。


如果您喜欢,请把《古代逃荒种田记》,方便以后阅读古代逃荒种田记第25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古代逃荒种田记第25章并对古代逃荒种田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