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李大成李伯山李仲海 本章:第39章

    69

    章

    花绳

    绫罗理了理散落耳边的发丝,

    又擦干哭红的眼眶,红润的脸上挂着笑,脸颊晕出两个可爱的小酒窝。

    她上半身著一件青色对襟,

    领口袖子都绣着兰草花纹,下身是一件杏色齐腰襦裙,身形虽有些消瘦,却不是弱不禁风,

    和鱼娘初见她时的骨瘦如柴天壤之别,可见这些日子在王家过得不差。

    说话时还带着一些峦安郡的口音,

    不过已经不太明显了,

    想来这些日子在王家也下了一番苦功夫。

    “小姐,

    没想到能再见到你,真是做梦一样。”

    峦安郡人尊称鱼娘这般大的小女孩为小姐,而濯阳郡偏南一些,

    称呼则换成了姑娘。

    鱼娘也颇为意外,没想到当初那个奄奄一息的小乞丐摇身一变,成了这般俏丽的模样。从那个小县城到这里可不近,看来有机遇的不止他们一家。

    鱼娘心里好奇她的经历,又怕冒然询问冒犯了人家,只小心翼翼打量着她,

    面上不显,心里却高兴极了,能亲眼见到自己帮助过的人过得越来越好,没有比这更令人开心的事了。

    绫罗比鱼娘还要兴奋,对她来说,遇到鱼娘那天简直是她人生中最幸运的一天。

    峦安郡大旱,民不聊生,

    灾民食不果腹,纷纷背井离乡往外逃荒。她家只是个贫瘠的小地方,赋税沉重,家里的地都被卖掉了,爹又早早病死,只剩下她和娘两个人相依为命,孤儿寡母两人,什么人都能往她们身上踩一脚。

    家乡活不下去了,她和娘推着个独轮车一步一步去南方逃荒,路上挖野菜、啃树皮,沿路乞讨跌跌撞撞到了濯阳郡。

    一开始还好,濯阳郡虽不富裕,可是百姓还能勉强度日,她和娘靠着乞讨活了下来。

    后来濯阳郡也大旱了,百姓家里没有了多余的食物,常常沿街乞讨一整天都吃不到任何东西,她和娘为了活下去,跟灾民抢食物,从狗嘴里夺食,可娘还是一天天虚弱,终于在一个清晨再也没有醒过来。

    可悲的是,她连给娘挖个坟的力气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娘被拉上车扔到了城外。

    她肚子里空空如也,饿的走不动路,也找不到粮食,只能在墙根等死,半梦半醒间想,这样死了也挺好的,死了就能见到爹和娘了。

    城里的百姓来来往往,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扔给她一点食物,喂她喝一口水。她年纪不大,要是再大个几岁还能卖掉给人家当媳妇,可是这么小,带回去只会多一口吃饭的嘴,谁家会做这个亏本的买卖。

    在遇到鱼娘之前,她已经四五天没吃到一口饭了,饿极了都是抠墙角的青苔填肚子。到最后青苔被吃光了,她开始啃地上的土吃,土喇嗓子又干又难咽,还不能消化,一点都不顶饱。

    这时鱼娘出现了,喂了她一口水,绫罗想到当时的场景眼眶开始湿润,就是这一口水撑着她活了下来,后面撑着一口气,被嬷嬷带走给王夫人当了粗使婢女。

    再次见到自己的救命恩人,绫罗恨不得把自己这些日子的经历都告诉她。

    绫罗激动地话不成句:“小姐,你肯定是天上的菩萨派来救我的,我喝了水,浑身都有力气了,这水是不是菩萨的灵芝甘露?”

    鱼娘吓了一跳,生怕绫罗发现了她的秘密,不自然地摸了摸鼻子,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子,掩饰道:“哪有你说得这么神,不过是普通的河水罢了。”

    绫罗才不愿意相信,对她来说,鱼娘就是救了她一命的活菩萨,“小姐,我现在叫绫罗,还是夫人亲自取的名字,你以后直接叫我绫罗就好。”

    鱼娘点点头,想了想:“绫罗?是不是绫罗绸缎里的绫罗?我叫鱼娘。”

    说出名字后,鱼娘脸有些红,虽说这个名字是爷爷取这个名字是为了她好,可也实在拿不上台面。若是和大丫二丫比起来,自然是鱼娘更好一些,可是和绫罗比起来,瞬间土到了骨子里,好在这是古代,没多少人在意这些。

    绫罗沉浸在又见到鱼娘的喜悦之中,并未注意到她的小恩人脸红了。听到鱼娘瞬间猜出了她的名字,对鱼娘的崇拜之情又深了几分,小姐可真有文采,夫人说她的名字是大户人家才会起的,小姐居然连这些都知道。

    “对,就是绫罗绸缎的那两个字,小姐的名字我知道,我在墙角的时候听到有人叫了。”

    对绫罗来说,忘掉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忘掉鱼娘的名字。

    鱼娘不习惯绫罗一口一个小姐,她只是个普通的乡野丫头,又不是绫罗的主人,哪里当得起她这么叫。

    “你快别叫我小姐了,我不是什么高门大户的小姐,叫我鱼娘就好。”

    绫罗一口答应:“哎,小姐说什么就是什么。”

    绫罗心里还有无数的话想和鱼娘说,楼梯上人来人往,在这里说话不方便,她想拉着鱼娘去客栈后院,伸出手时又想到自己刚在厨房吃完饭,手上沾了一些油腻的东西,只好偷偷把手背到身后在裙子上擦了擦。

    嬷嬷在屋内等着婢女收拾屋子,左等右等也不见人,无奈之下只能自己动手,一边夫人梳妆台上的眉黛胭脂,心里一边暗骂,这些丫头也不知是跑哪里玩去了,一定要好好教训她们一顿。

    收拾好这些轻巧的东西,又见月露桂华香快燃尽了,嬷嬷找到放熏香的盒子,拿出一块香饼,先把香炉里的灰烬清理干净,然后把新的香饼放了进去。

    王夫人躺在床上还在熟睡,嬷嬷轻手轻脚给王夫人掖掖被子,又把月光纱帘放下来。

    见屋内事情处理妥当,打开门出了屋子,对守在门外的两个士兵道:“夫人睡觉了,别让人进去打扰到夫人。”

    士兵齐声道:“是!”

    声音颇为洪亮。

    嬷嬷气的想骂他们榆木疙瘩不开窍,又怕声音太大惊醒了夫人,只能无奈压低声音道:“你们小声点,可别把夫人给吵醒了。”

    嬷嬷下了楼,她腹中空空,想趁这个时间去厨房找点吃的。

    绫罗眉飞色舞的,只顾着与鱼娘说话,一时忘记了时间,冷不丁瞥见嬷嬷正从路上下来,赶紧闭上了嘴,收起满脸的喜悦,双手恭敬地放在身前,行了个万福礼:“嬷嬷万福。”

    嬷嬷认得这个小丫头,这是她放在夫人身边做粗使的,有些机灵劲儿,夫人还亲自给她取了名字。

    “正好你来了,还不快去楼上照顾夫人。其他人呢?都躲到哪偷懒去了?”

    绫罗一向怕这个严厉的嬷嬷,夫人和善,不会动手打身边的人,顶多说上几句责备的话,嬷嬷就不一样了,会拿戒尺狠狠打人的手心,她刚来王家时不懂规矩,被嬷嬷揪住了错处,挨了好一顿打。

    绫罗道:“其他姐姐还在吃饭,我吃的快就先上来了。”

    嬷嬷气不打一处来:“这些丫头又惫懒了,还得让我收拾他们。你也别在这杵着了,还不快上去。”

    绫罗道:“是,婢子这就上去。”

    在经过鱼娘身边时,绫罗笑了一下,轻声道:“我晚上再来找小姐说话。”

    绫罗走后,鱼娘在原地静静站了一会儿,回想起刚才的经历,觉得实在是意料之外,也许这就是古人说的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总归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鱼娘进了屋子,王氏和陈氏他们正坐在窗户下缝补旧衣服。

    所有人都住在客栈里,客栈再大也不会奢侈到一人一间屋,李家人这么多,才分了两间屋子,一间采光好的让给了女眷住,另一间阴凉些的是李大成他们住的。

    二牛和三牛皮的要命,在屋子里是待不住的,饭碗一推便去找大庆小庆玩去了。

    王氏忙不过来,没空照看他们,见二牛出去了,想让二丫也跟着一起去,“二丫待在娘身边闷不闷,要不要出去找你二哥玩?”

    二丫头上的两个小揪揪上绑上了铃铛,一动就“叮当”响。

    她奶声奶气道:“二丫累,不去玩。”

    见鱼娘进来了,二丫眼前一亮:“大姐和我玩。”

    王氏摇摇头,与陈氏道:“二丫还是跟鱼娘最亲,你看看她谁都不缠,就爱跟鱼娘玩。”

    陈氏也乐得她俩姐妹情深,李家这一辈孩子不少,女娃娃倒是巧,一家只有一个,鱼娘身边能有二丫陪着她长大也是件好事,姐妹俩有什么事不方便与长辈说,能找个亲近的人商量商量,不容易自己一个人钻牛角尖。

    凳子太少不够坐,鱼娘找了团破衣服铺在地上,坐了上去,“二丫过来,我给你扎辫子。”

    鱼娘有五根扎头发的花绳,都是陈氏让李仲海给她带回来的。二丫就没有了,

    她的小揪揪都是用破布撕成条扎起来的,故而对鱼娘的花绳很是眼馋,一听到鱼娘要给她扎辫子,跑的比谁都快,乖乖地坐在鱼娘前面。

    鱼娘从行李包裹里找出陈氏的桃木梳,把二丫的头发散开,用桃木梳梳通,她凑到二丫的头发上闻了闻,捏捏二丫的脸:“小脏狗,又该洗头发了。”

    二丫撅起嘴,她知道脏是不好的词,故而反驳道:“二丫不脏,二丫每天都洗脸。”

    鱼娘哑然失笑,给二丫一边扎了一个小揪揪,缠上二丫眼馋已久的花绳,而后掏出李大成给她买的小铜镜,“看看好看不?”

    二丫对着镜子上看看下看看,想伸手摸摸自己的小揪揪,鱼娘眼疾手快打了她的手,“不能摸,摸了就松了。”

    鱼娘心虚,她自己的头发都是陈氏收拾的,哪会给人扎头发,给二丫扎头发不过是一时兴起,二丫的头发要是一碰就散了,她的面子往哪搁?

    二丫对着镜子美滋滋的,见鱼娘不让她碰,也只以为大姐是心疼她的花绳,“大姐,这两个花绳能不能给二丫?”

    鱼娘前世见多了好看的首饰,还真看不上这两根花绳,她眼馋的是技艺精湛的鎏金嵌银首饰,那才是真正的艺术品,每次逛博物馆,见到这些流光溢彩的首饰,鱼娘恨不得全带回家,可惜这个想法注定不能实现。

    真的穿越到了古代,有了梦想成真的第一步条件,可惜自己又是个穷鬼,身无分文,连根银簪子都没见过,和穿越到大唐的那位前辈比,不可谓不失败。

    鱼娘道:“想要就给你了,你要好好爱惜,不能弄丢了。”

    虽然花绳很普通,却是陈氏和李仲海对她的一番爱意,也不能被随意糟蹋了。

    二丫重重点点头:“二丫一定不会弄丢的。”

    70.

    第

    70

    章

    买马

    刘大舅拍拍马屁股,

    围着马儿转了一圈,眼睛一直放在马身上一刻都不移开,啧啧称赞道:“看看这马多好,

    腰背滚圆,四肢粗壮,吃的还多。”

    这是一匹枣红马,头高高地昂着,

    两只耳朵竖立,眼睛清亮有精神气,

    长长的鬃毛披散在两侧,

    跑起来快的像阵风。

    刘大舅抚摸着马儿爱不释手,

    “真是匹好马,有了这匹马咱们再上路就不用受累了。”

    刘二舅也牵着一匹马,不过这马是黑色的,

    鼻孔里冒着热气,双眼明亮,看起来十分机敏,长长的尾巴不停地扫来扫去,一看就是匹好马。

    刘二舅也是乐呵呵的,平日里向来严肃的脸上笑得快成了一朵花,

    “妹夫,你再来看看我这匹马,比起大哥牵着的马一点都不差。”

    李大成目光放在马儿身上,快步绕着马儿走了一圈,时不时上下打量一番,不住地点头,“确实是两匹好马,

    这可不像是马市上寻常的马匹,你们从哪里买来的?”

    刘大舅道:“我们几个人先从客栈掌柜的那里打听了一下哪里有卖马的,掌柜的说出了门一直往东走就是,于是我们就往东走,绕过一个大槐树,果然看见了马市。正好马贩子拉来了几匹新到的马,我们几个一眼就相中了这两匹马。马贩子一匹马要四十两银子,一文钱都不肯少,讲价讲的嘴皮子都起泡了,马贩子才松口,最后两匹马一共七十两银子。”

    李大成点点头,这两匹马卖七十两银子确实不算贵。

    初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想知道哪里有马市,向客栈掌柜的打听再合适不过了。

    能在这里开客栈的,一般都是当地人,客栈里南来北往的人都有,掌柜的见多识广,自然知道哪里有卖马的。

    “这马来路没问题吧?”

    刘大舅左右看了一下,确定旁边没什么外人,这才低声道:“这是军队里的马。”

    李大成闻言立刻皱起了眉头,军队的马怎么会流落到寻常的集市上?

    “可别是从军队里偷出来的?”

    刘大舅凑到李大成耳边,小声道:“军队里有人闹事,有的士兵不愿意干了,就顺走了军队里的马偷跑出来了,这马是那些士兵卖给了马贩子,然后马贩子卖给我们的,妹夫你放心吧,中间折腾了两手,就是有人找麻烦也找不到我们头上。”

    李大成这才把心放回去,撇开其它的不说,这两匹马确实是好马,双目炯炯有神,精神气十足。

    “既然买了马,还是先把行李从石家的马车上搬回来,咱们有了马车还占着人家的马车也说不过去。伯山你们几个去搬吧,别总是让你舅舅他们操劳。”

    李伯山道:“行,我这就去。”

    刘大舅五十多岁的人了,在富贵人家这个年纪都开始含饴弄孙了,子孙辈要是争气,说不定曾孙辈都出来了。不过他一点都不服老,平日里吃饭要用大碗,走路虎虎生威,拿着把杀猪刀盛气凌人。

    刘大舅声音洪亮,:“妹夫你这话说的,我操劳什么了?又不是老得走不动路了,不就几床被褥吗?伯山你先别走,我和你一起去。”

    刘二舅见他大哥走了,也想跟着去,拍拍李大成的肩膀,摇了摇头,“妹夫,你这弱不禁风的,想搬东西都搬不动,你就站着歇着吧。”

    李大成愣了一下,而后哈哈一笑,“话都让你说完了,我这个弱不禁风也只能歇着了。”

    客栈屋内,日头逐渐西斜,屋子里暗了不少。顾氏帮李叔河补完衣服上的窟窿,揉了揉眼睛,靠在床上休息。

    她抚摸着自己的肚子,想着怀孕快七个月了,再有两个多月这孩子就该生了,可东西都还没准备好。

    原本算着三个月能到安陵,到时候离这孩子出生还早着呢,等到了安陵再做衣服也不迟,谁曾想路上遇到了这么多事,时间一拖再拖,顾氏心里发愁,怕这孩子真生在了路上。

    她心里琢磨着,不如见缝插针,有时间小孩子的衣服还是要赶紧做,只是衣服好做,适合孩子穿的料子却难得。

    来的时候她从家里带了块细棉布,已经做好了一个小衣裳,只有一件薄上衣可不够,眼见着天气逐渐变凉,还得做一些厚衣服。

    陈氏手里的活计做完后,收拾收拾准备把东西塞起来放好,不经意间看到二丫头上的铃铛不见了,换成了鱼娘的花绳。

    “大姐,这个给你,你要好好放着。”二丫郑重其事地把两个铃铛放到鱼娘的手心里。

    鱼娘低头看,这是两个木制的小铃铛,暗红色的柿漆被摩挲掉了不少,可见经常被人把玩,“你怎么把这个给我了?”

    鱼娘知道,这是二丫最宝贝的两个铃铛,是二丫磨着王氏从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那里买的,她还记得,为了买这两个铃铛,二丫不知道和王氏哭了多少次,平日里对这个铃铛宝贝得很,谁都不让碰,睡觉都要攥在手心里。

    二丫摸摸头上的小揪揪,“大姐的花绳给了二丫,二丫要把最喜欢的铃铛送给大姐。”

    鱼娘搂住二丫,也不管她的头发多久没洗了,“你可真傻。”

    花绳对我来说不是唯一的,可铃铛却是你最珍贵的东西啊。

    二丫撅起嘴,不高兴了,“大姐你怎么老说我是傻,小孩子不能说傻,不然就不聪明了。”

    鱼娘捏捏她的脸:“以后不说你傻了,二丫是咱们家最最最聪明的人。”

    二丫这才笑了。

    陈氏静静看了一会儿,见姐妹俩说说笑笑,不禁摇了摇头,这俩孩子,只会玩这些花花绿绿的小东西。

    说起来还是鱼娘赚了,二丫的铃铛比花绳更值钱些,花绳胜在颜色鲜艳,其实是布匹染色失败后裁下来的,一文钱一根不值什么钱,五根也不过才五文钱。

    而铃铛做工精巧,镂空花纹雕刻起来麻烦极了,一个小小的铃铛不过拇指盖大小,就要十五文,不然二丫也不会磨着大嫂哭了好几场大嫂才肯买。

    王氏把整理好的衣服叠放好,又拿出几件小衣服,这些衣服颜色不鲜亮,一看就知道洗过好几次了。

    她把小衣服展开看了看,轻轻抚摸着,脸上露出怀念,而后拿着这些衣服坐到顾氏身边,把衣服铺展开,

    “这些衣服是二丫小时候穿过的,都是细棉布料,你二嫂那边,鱼娘和三牛的旧衣服都被我搜罗过来给二丫穿了。想着你正好怀孕,这些衣服用得上,就都带上了。你别嫌弃这些衣服穿过了,刚出生的小娃娃皮道子嫩着呢,洗过的旧衣服才更软和。”

    顾氏扒开衣服仔细看了看上面的针线,摸了摸衣服的质地,感激道:“大嫂,你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陈氏也走过来,“我那边没这些东西了,不然也给你带上了,这些衣服有薄的有厚的,就算你真的在路上生了也不怕孩子光着身子没衣服穿。”

    王氏伸手摸了摸顾氏的肚子,打趣道:“可不嘛,都是他哥哥姐姐们穿过的,衣服剩下的多,保管他出生后一天换一件,比王夫人过得还要阔绰。”

    王夫人的阔绰让他们这些乡下人可算是开了眼界,金丝燕窝人参鹿茸吃的不带重样的,身上的衣服一天换一套,每件都绣上金线银线,亮堂的晃人眼睛。

    陈氏捂嘴笑了,“看大嫂这话说的,不知道心里是怎么羡慕王夫人呢?我看大嫂也别羡慕了,大牛读书这么厉害,早晚有一天能让你当上诰命夫人,到时候大嫂吃的穿的比王夫人还要阔绰。”

    王氏叹口气,面上不显,心里却是美滋滋的,“大牛是个有本事的,我不担心他。可是二牛,愁的我头发都白了,让他识字他也不听,整天就知道和舅舅家的大庆小庆疯玩,唉,儿女都是债啊。”

    陈氏道:“我算看明白了,虽说都是一个爹娘生的,可这孩子的性子还真是不一样。就拿我家那俩皮猴来说,鱼娘爱干净,不用管她都知道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三牛就不一样了,哪地方脏他往哪去,衣服上糊的东西都能揭掉一层皮。”

    顾氏听着两个嫂子说着养孩子的闲话,不由得摸着自己的肚子,也不知道这孩子生出来是个什么性子。生个女娃也好,至少文静乖巧不会惹事,像鱼娘这样聪明惹人怜爱就很好。

    妯娌几个说说笑笑,闲聊起来也忘记了时间。

    晚饭是客栈的小二叫人下去吃的,整个客栈都被王夫人给包下来了,自然没有外人在这里吃饭。

    队伍里人多,一家一个桌子,再加上那些士兵,客栈大堂里正好坐满。


如果您喜欢,请把《古代逃荒种田记》,方便以后阅读古代逃荒种田记第39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古代逃荒种田记第39章并对古代逃荒种田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