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二嫫端哥儿小妞妞 本章:第46章

    她哽咽着回答道:“二姐姐,我实在空不出手来,不是我不愿意帮你啊。”然后委委屈屈地扁了扁嘴,又用手绢擦擦眼角,眼泪更多了。絮絮见了,忙劝道:“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婉姐姐也不是那么小气的人,对不对?”她抬头望向婉宁。

    婉宁还能怎么说?心想三丫头怎么那么容易哭啊,冷不防瞥见那拉氏飞过来的一记凌厉的眼光,心中一凛,忙对淑宁道:“我知道了,我不逼你,你快擦干泪吧。”

    淑宁目的初步达成,手伸到桌下,暗中把塞在另一个袖子里的一条同样颜色款式的手帕换过来,擦干了眼泪,心里盘算着,一散席,就赶快跟上母亲,免得再被婉宁缠上。

    婉宁却也在心里盘算,现在众目睽睽之下,万一又弄哭淑宁可就麻烦了,还是等散席后再寻机会私下与她谈谈吧。

    唯有絮絮心中疑惑:婉姐姐托的事原来这么难办么?怎么又说很容易办呢?而且淑妹妹这些天都快忙翻了,没空帮忙也很正常,怎么婉姐姐一再地逼她?

    且不提这姐妹几个各自心中的盘算,一件意外发生了:按规矩在桌边侍候布菜的喜塔腊氏,忽然昏倒了。众人一片忙乱,抬人的抬人,打扇子的打扇子,请大夫的请大夫,宴席草草散了。淑宁在混乱中紧跟在母亲身边,后来又一起离开,婉宁因与芳宁、絮絮一起被李氏带离现场,只能打消了原本的计划。

    喜塔腊氏会昏倒,却是因为怀孕了,那拉氏喜出望外,但又怕人说闲话,不过考虑到顺宁并非长孙,按例只需守一年孝,只不过是他们家想赢个孝名,才让孙辈的也跟着守三年罢了,喜塔腊氏怀孕,却也没有违制的地方。如今子嗣重要,她便放下了担忧,四处张罗着送了许多好药材来,又命家下人等好生侍候。

    但大夫说喜塔腊氏这胎有些不稳,要好生静养,不然恐怕有些危险。那拉氏心下愧疚,知道是近来累着她了,便与长媳商量过后,决定要亲自照料二儿媳妇。府里的家务,李氏包了一半去,她又把另一半托给佟氏,本打算请沈氏帮着照应的,谁知淳宁感染了风寒,沈氏要照顾儿子,只好作罢。

    佟氏接过家务,自然是料理得妥妥当当。淑宁本想回房山前把荷包还给婉宁就没事了,哪里料到会有这样的变故,但也只能跟着母亲留下,倒是小刘氏母子过了两天便先回别院去了。她为了继续躲婉宁,便用回老办法,帮着母亲料理家务,装作一副很忙的样子。

    芳宁本就在学习管家,所以堂姐妹二人常常能见面,就连无所事事的絮絮,也可以到槐院来串门子。唯有婉宁,又回到了没法自由离开院门的日子,每日跟着何嬷嬷学规矩,心下着急不已,偶尔便不免会走神。

    何嬷嬷自然不会放过,责打了几次,又冷言冷语地道:“姑娘还是认真点好,你以为那个地方是那么好进的?不懂规矩的人是站不住脚的!若你真想做那人上人,就多用点心,难不成你以为光凭一张脸,就能畅通无阻?别小看了宫里的贵人!”

    她本来以为婉宁是冲着皇宫去的,因为女儿要选秀的人家请教养嬷嬷也是常事,她也不是头一回了,因此故意拿话激婉宁。她不知道婉宁瞄准的是另一个地方,更不知自己的话无意中踩到了婉宁的死穴。

    婉宁面上虽然露出受教的表情,心中却是怒不可遏:死老太婆,我本来想着你好歹教我不少东西,不打算为难你的,既然你自寻死路,就别怪我了!

    过了几天,有消息传出,何嬷嬷身上长了许多疹子,不痛不痒,但无人知是什么疾病,也不知会不会传染。婉宁“当机立断”,命丫环婆子们将何嬷嬷隔离,然后把事情亲自禀告了母亲。那拉氏心下不安,担心那若真是传染病,府里的人会很危险,便回报了何嬷嬷所在的王府,那王府派了个总管来,将何嬷嬷送到城外去了。然后全伯爵府进行大清扫,预防会传染。

    后来隐约听得那何嬷嬷不到两日便消了疹子,人也没事,只是王府那边不许她回去。婉宁又劝母亲,说自己学了那么久规矩,已经足够,那何嬷嬷虽说现在好了,但谁知几时会复发,还是不要请她回来的好。那拉氏想想也觉得有道理,便依了,送了一份大礼去谢王府,又让人捎了些银子衣物给何嬷嬷,却不再提请她来家的话。

    这时已过去了好些天,因那拉氏有些不放心,一直分心来留意女儿,婉宁表现得很安份很淑女,让她觉得挺满意。等她把注意力转回媳妇身上,婉宁便打算找机会去槐院寻淑宁。

    但出乎她的意料的是,淑宁自动自觉地上门来,将荷包还给她,道:“方才接到的消息,四贝勒府关门闭户,不见外客,听说是小格格病重,可能会夭折,所以正在做法事祈福呢。这种时候,我没法把东西送过去,是我有负二姐姐所托,请二姐姐恕罪。”

    婉宁怔住了,她只记得四四子嗣艰难,却不记得他的长女有可能夭折的事。她心中转过许多个念头,强笑道:“那么我更应该送这荷包过去,为小格格祈福了,难道三婶对这个消息就没有什么表示么?”

    当然有表示,佟氏还特地送了串请高僧开过光的佛珠过去,又在房内设了经坛为那个女婴祈福。但淑宁心中不悦,觉得她这种时候还要利用小孩子,实在有些冷血,况且也实在没了耐心,便冷冷地道:“姐姐若有心,多为小格格念几遍经好了,至于荷包,你还是收回去吧。”说罢将荷包塞回给她,也不多说,直接告辞走人。

    婉宁虽然着恼,但还能保住清醒,知道全家人里与四四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三房,现下还不能得罪他们,而且现在也是淑宁占了理,真惹恼了她,对自己没一点好处。于是她便照旧象往常那样与淑宁相处,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淑宁却只是淡淡地应对,不亲近,也不明显地疏远。倒是絮絮,近日忽然变得沉默了,似乎在躲着婉宁。

    几日后,果然传来消息,四阿哥的长女夭折了,还没满月。佟氏很难过,特地让人送了些补身的药材去,又写了封信去安慰四阿哥。

    婉宁收到四四丧女的消息,不禁扼腕,错失了一个好机会。

    她正烦恼着已获得自由的自己没有接触四四的渠道,却在接待费扬古家派来的两个请安婆子时,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玉敏即将要被指婚给四阿哥。

    这份旨意本来早就要明发的,顾虑到四阿哥长女新殇,才打算押后再公布,但费扬古家已经收到通知,开始为女儿的婚事做准备,据说,婚期是在秋天。

    其实玉敏自从去年起,就很少过来了,听说跟自己一样,正在接受礼仪训练,婉宁也没有多想。两人虽很少见面,但每个月都会互相派人向对方问候。但玉敏的婚事显然早就有定案了,可自己却完全不知道。

    婉宁心中乱哄哄地,只靠着一丝清明保持着风度礼仪,总算没在两个婆子面前失礼。直到人走了,她才有机会思考这件事。

    虽然当初早就知道玉敏会成为四福晋,但近两三年,她曾有过改变历史的念头,甚至还暗中引玉敏去注意别家的男子,只是不太成功。不过她对玉敏性情上的影响还是有些成果的,可惜宫里仍然认为玉敏适合当皇家媳妇。

    婉宁认为自己的家世虽说比不上玉敏的,但也不错了,够格当皇子正室。四四就算一时对自己冷淡些,但明年选秀,她要是哄得宫里太后太妃们开心,加上现在她又已经脱胎换骨,指婚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退一万步说,如果她真的没法当上四四的正福晋,先笼络着玉敏,将来自己要是嫁给四四做侧福晋的话,日子也会好过些,况且玉敏没有儿子,自己的前景还是很好的。她本来以为玉敏会与她一起参加明年的选秀,没想到今年就要大婚了。这样一来,她原本的盘算就有一半要落空。

    婉宁一个人在房中呆坐许久,脑子里乱成一团,好不容易醒过神来,晃了晃脑袋,打算出去走走,冷静一下,却在经过一处走廊时,听到烟云与芳宁身边的春燕在树下吵架。

    这两个丫头不知是因为什么物事,吵了起来,烟云嘲笑春燕是土包子,没见过世面,把块地摊上买来的玉牌当作是宝。春燕不服气,道:“你知道什么?这怎么会是地摊上买来的?明明是姨娘赏我的好东西!我去年在房山遇见四阿哥,他就带了个一模一样的!”

    婉宁脚下一顿,刹时睁大了眼。

    第145章

    上香

    她几乎是下意识地放轻了脚步,闪到廊柱后头,倾听两个丫头的话。

    只听得烟云道:“你又胡说了,四阿哥好好的在京城里,怎么会到房山去?”“我才没有胡说!”春燕忿忿地,“是真的!我们姑娘和三姑娘到云居寺里听大和尚们讲经,就在寺里遇上了四阿哥还有那个林侍卫。我老听见你们说他们怎么怎么好看,还想仔细瞧一瞧呢。可惜两位姑娘马上就离开了,我只远远地看了四阿哥一眼。不过我分明记得他腰上戴着一块玉牌,颜色跟这个一模一样!连那穗子都一样!”

    烟云窃笑道:“就算颜色一样,玉跟玉也是不同的,皇子们带的自然是一等一的好玉,你的?不过就是块绿石头罢了。”春燕怒极,两个丫头又吵起来。

    婉宁却已听得呆了,听见金妈妈走过来骂那两个女孩子,便赶忙沿来路退回房中。回想刚才听到的话,就狠不得打自己两巴掌!

    她怎么就没想到呢?!四四好礼佛,常去寺庙是正常事。她本以为他只是在自己府里念念经,或是逛逛京城的佛寺,怎么就没想到他会到京城周边的佛寺去呢?而房山,她记得淑宁向芳宁介绍时就曾说过,是个有很多佛寺的地方!既然连芳宁和淑宁都会无意中撞上四四,那她会在那种地方与他“偶遇”,就是很合理的事了!

    原来……她曾经离那个梦寐以求的机会是那么的近,如果当时她也跟着去房山,早就能遇到他了,哪里还用得着象现在这么烦恼?!

    不过,她转念一想,又冷静下来。京城里的佛寺已经很多了,房山也一样,怎么能知道四四去的是哪一间呢?她可没有功夫每个寺庙都去一次,再说,日子不准的话,也是白搭。但这种事根本不会作为流言蜚语传进伯爵府来,而她现在也没法到外头打听消息,连她身边的丫头,都被那拉氏限制外出。

    她强压下心中的激动,认真地想着所有可以利用的方案,终于找到了一条可行的办法。

    她先是在向母亲请安的时候,慰问了她的辛苦,又为大嫂李氏近来的辛劳说了一番好话,然后试探着,能不能让自己也帮点忙,好为母亲与嫂嫂分担一下。

    那拉氏起初是有些吃惊的,但想到女儿近来一直很乖巧,现在愿意主动分担家务,可见是真的懂事了,心中很是欣慰,便叫来了李氏,让她分些简单的家务给婉宁,并且多指导指导小姑。

    李氏沉吟片刻,便交了两件比较简单的管理任务给婉宁,一件是竹院的茶具,一件是点心房的模具。婉宁见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本有些不悦,但想到这只是开始,便耐下心来谢过嫂嫂,一边管着这两项任务,一边静待出门或派人出门的机会。

    ……

    张保最近有些烦恼,却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苏先生。

    苏先生在科考后中举,中的是二甲,虽然是倒数的名次,但好歹也是正经进士出身了,只是考庶吉士不太顺利,八成是要外放。不论是张保,还是苏先生本人,都更倾向于外放实缺,但放的是哪里,却很重要。

    如今苏先生已不再寄居伯爵府。成了进士,身份不同,所以张保早早替他在琉璃厂附近买了一个小院,地方不大,却足够他们一家三口住了,然后又另替陈氏买了个小丫头侍候。苏家人自然是很感激的。

    对于苏先生外放的地点,张保非常上心。然而他现在闲赋在家,可以依仗的陈良本又远在江南,虽然也有几个任职吏部的亲信在京,但一来是张保与他们还不熟,二来,自陈良本南下后,吏部已渐渐有其他势力插入,他的嫡系人马不能再象以前一样随心所欲了。

    张保有些犹豫,不知该不该送礼请托一下那几位大人,让他们给苏先生指个离京近些又容易管理的大县。

    佟氏见他这样,便劝他道:“你已经帮了苏先生许多了,以后就看他自己的造化吧,不必再为他操心。”

    张保道:“我做了几年官,苏先生助我良多,为了帮我料理公务,甚至还误了一届科考,我也只是想多帮帮忙,让他以后走得平顺些罢了。”

    佟氏便道:“你助他置下家业,又让他在家中备考,考中了,又替他买屋买婢,这便足够了,帮得太多,反而让别人心里不好受,担心日后要事事被你制肘。”她看到丈夫一脸震惊地望向自己,就知道他一定没想到这些,便接着道:“再说,你既是闲赋在家,就不要和官场上的人有太多往来,送礼请托之类的,被人传出去对你名声也不利。陈大人手下的几位,都有人盯着呢,你还是不要太亲近的好。”

    张保从没想到这些,只是觉得苏先生给他出过许多好主意,希望报答一下罢了,如今听了妻子这一番话,才觉得苏先生近日上门少了,未必完全是忙碌的缘故,只怕人家心里真有这个担心。然而他听到后头,已发觉有些不对:“为什么不和那几位大人亲近?我再过大半年就要起复,与他们来往有什么不对么?”

    佟氏打量着周围没有人在,才悄悄对他道:“我嫂子昨儿来看我,替家里带了几句话,说是有御使参了陈大人几本,都被皇上扣下了,但看情形,用不了多久就会被翻出来,叫我们小心些,别被卷进去。”

    张保沉吟片刻,道:“既有这事,还是给陈大人他们打声招呼的好,再怎么说,我早就被视为他们那边的人了。”

    佟氏皱皱眉,仍轻声劝道:“夫君糊涂,你是皇上的臣子,如今又在家丁忧,就算与陈大人有些交情,又能帮上什么忙?你以为没人给陈大人他们打招呼么?既然连我家里都知道了,这事只怕早传出去了。凭陈大人的本事,定有脱身的妙计,咱们只管静静旁观就是。别忘了,你再过大半年就要起复,可别让人抓住了把柄,反误了自己的前途。”

    张保听了觉得有道理,便抛开送礼请托的计划,只在家里看书写字,既不与官场中的朋友来往,也不管苏先生谋缺之事,免得两人间生了嫌隙。

    其实他们夫妻二人倒是有些冤枉苏先生了,苏家人如今天天忙得不行,哪里有功夫去别家作客?

    也不知是谁发现苏家住在那个小院里的,没有了大户人家的高门槛,以前那些趋炎附势的所谓亲友,知道苏先生如今中了进士,通通都上门来了,甚至连那位河间府的远亲,也真个卖了屋子上京来投靠,让苏先生头痛不已。

    那位远亲,说是同族,其实就只是他两岁那年见过一面罢了,如今人家仗着个叔叔的名份,带了全家在他这里赖着不走,他却没法可想。作为正在候缺的官员,他要顾虑自己的名声,因此不能强硬地把人赶出去,只好一边忿恨,一边虚与委蛇,同时还要担心自己一但外放,这座小院就会被那个“叔叔”占了去。

    幸好他一向是个聪明的,留了个心眼,在那“叔叔”旁敲侧击这院子日后的归属时,透露这是他从前的东家“借”给他住的,并不是他自己的产业,因此,一但外放,就要把院子还给主人了。看到那“叔叔”失望的神色,苏先生心中暗暗好笑,又悄悄知会妻子与阿松,对外一律说院子是借的。

    好不容易空闲下来,他才有机会到伯爵府拜见张保,托对方在自己外放后照看小院。张保爽快地答应了,而且在言谈中还暗示自己不会为他谋缺,要他自己努力,日后两家就当是朋友来往,不必再提幕客东主之类的话。

    苏先生本就是个聪明人,当然明白张保话里的意思,心下感激。他跟张保在广东近四年,早已积下几千银子的身家,得了张保赠宅,不久又有官职,他已没什么所求了,只盼着能在任上大展身手。张保一家的为人,他是了解的,完全没担心过会被制肘,但张保的兄弟和侄儿们,却是难说,要是以后他们真的胁恩图报,自己也很烦恼。但张保如今说了这样的话,意味着自己和自己将来的子女都不会是伯爵府的门下,做起事来自然少了许多麻烦。

    苏先生再三谢过张保,张保只是微笑着说些日后要忠君报国的套话,两人心下明白,相视一笑。

    之后张保仍旧过着悠闲的生活,隔几天就回房山料理一下产业,静候苏先生的消息。

    一日,佟氏正在看账本,那拉氏上门来,有事相求。

    原来喜塔腊氏怀孕后,她母亲十分关心,常常到城里各大寺庙去祈福。明日她打算去白塔寺上香,想请芳宁一起去。那拉氏听那传信的婆子说,是因为他们家姑奶奶也跟着去,想到芳宁是人家未过门的媳妇,去是应该的,但不好单独前往,便过来求佟氏,让淑宁陪着走一趟。

    佟氏自然是应了,等那拉氏离开后,便把这事告诉了女儿。淑宁很高兴,自回京后就很少出门了,现在有机会出去散散心,还可以顺便少见婉宁一天,当然是好事。

    第二天一早,淑宁穿戴好到了二门上,与芳宁一起跟在那拉氏后头等待喜塔腊家太太的大马车驶进来。

    芳宁今天穿了一身浅绿的旗袍,大概是快要出嫁的缘故,长发在头顶盘了个单髻,仍旧垂了根辫子在胸前,只在发间插了根象牙簪,耳上戴着一对玉坠,显得她格外秀雅端庄。

    喜塔腊太太下车来与那拉氏寒暄,看了芳宁淑宁几眼,笑道:“我平日只知道你家二姑娘是个美人,原来其他姑娘也不错,瞧着这两位,水葱儿似的,看着就让人心里欢喜。”

    那拉氏听了有些得意,又交待了芳宁与淑宁好些话,才让她们跟着喜塔腊太太上车去了,春燕与素馨两人便与喜塔腊家的丫环另挤一辆车。

    路上,喜塔腊家太太拉着芳宁的手问了许多话,芳宁只是低着头,斯斯文文地回答,淑宁旁观那位太太的神色,应该很是满意。过了一会儿,喜塔腊太太说:“我家姑奶奶事先和我约好了,会在广济寺附近的大牌坊处等,我那外甥亲自驾的车,护送咱们一路到白塔寺去。”

    芳宁闻言脸红了,头垂得更低。淑宁问:“亲家太太,咱们为什么不到广济寺去,而要去白塔寺呢?我听说广济寺的香火也很旺。”

    喜塔腊太太笑道:“你这孩子,一听就知道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平日里不出门,也不知道外头的事吧?广济寺如今正大兴土木呢,还是白塔寺清静。”

    正说着,大牌坊到了,淑宁在马车里只听喜塔腊太太与她那位姑奶奶隔帘说了几句话,便认出那是去年在房山遇见的舒夫人,原来应该是舒穆禄夫人才是。她曾听小刘氏提过,那位舒夫人的儿子有时会陪母亲去吃斋,看来芳宁和人见过不止一次了,怪不得人家会二度上门提亲,而芳宁也很爽快地答应了。

    她悄悄瞧了芳宁一眼,芳宁知她猜到了,脸上又是一红。

    也不知喜塔腊太太是有意还是无意,还把她那外甥叫到车旁说话,看到芳宁害羞低头,便抿着嘴笑。

    到了白塔寺山门前,众人下车,淑宁才看到那位未来姐夫的样子,果然就是当日匆匆见过一面的舒夫人的儿子,听喜塔腊太太的称呼,大名应该是叫宜海。

    芳宁一直低着头,举止很端庄得体。那宜海也非常守礼,态度很和气,又奔前奔后为她们料理各种事务,面对芳宁时,虽也有些不好意思,但表现得很稳重。

    她们一行人进寺里的时候,刚好有一个老人从门里撞出来,被宜海手疾眼快一把扶住,才没撞到舒穆禄太太身上。宜海也没生气,只是让那老人走路小心些,还顺手帮他托了托肩上滑落的大包袱。那老人鞠躬谢过去了。

    淑宁在一边旁观,觉得这宜海还算是个不错的人,芳宁嫁给他,应该会幸福的。

    宜海把一众女眷交托给寺中的僧人,就被母亲赶着离开了,说是还有事要办。淑宁跟着其他人上了香、添了香油,又听了一轮经会,已经临近中午了,在寺里用过斋饭,便要了间静室休息说话。只谈了一会儿,那喜塔腊太太就十分有眼色地问淑宁能不能陪她在寺里逛逛。淑宁瞥了一眼芳宁,微笑着应了,芳宁又是一番红脸。

    淑宁陪着亲家太太在寺中逛了逛,看过有名的白塔,但那位太太年纪不小了,没力气走那么多路,便另要了间静室歇午觉,让淑宁自己打发时间。淑宁起初只是闲逛,耐不住素馨怂恿,便从侧门溜到大街上。

    说是大街,其实只有几家店铺,大概是中午的关系,行人很少,连做生意摆摊的人都躲到树下闲聊。素馨被一个专卖香囊荷包佩饰的摊子吸引住,淑宁却瞧见旁边有家书店,就与她分开,自个儿走了进去。

    那书店名唤“石老板书店”,店面不大,卖的多是佛经、佛教故事或是与佛寺有关的书籍,店里现在并没有其他客人。老板年约四五十岁,正趴在柜台上小寐,听到淑宁的脚步声,也只是抬起眼皮望了一眼,便又继续睡了。

    淑宁为母亲挑了两本佛教故事集,又从店里最角落的书架上找到一本介绍各大佛教圣地风景名胜的游记,随手翻看起来。

    忽然,她身后传来一道男声:“淑宁姑娘,胤祺冒昧,有事相求。”

    淑宁一惊,转头一看,果然是五阿哥。

    第146章

    私相

    淑宁匆匆扫了一眼店里的情形,果然有两个男子挡在了仍旧睡着的老板跟前,又有两人守在门口,便不动声色地放下书本,退开一步,行礼道:“五阿哥安好。”

    五阿哥见状苦笑一下:“你……不必如此客气。”淑宁不为所动,低眉顺眼地问:“五阿哥怎会在这里?”五阿哥便答说:“我到白塔寺里为皇祖母求一本经书,瞧见你们家的仆人,才知道你们在这里,所以……有事特来相求。”

    “不知是什么事?”

    “这……”五阿哥顿了顿,不知该如何说起,便在心中组织语言。

    淑宁等了半晌,都没等到他哼哼一声,面上虽不露,心中却有些不耐烦,瞥了一眼店外,素馨已经发觉不对了,在门口急得直跳脚,却被那两个侍卫挡着进不来。

    好不容易,五阿哥终于把想说的话组织好了,大意就是:他如今正在军中历练,吃住都在军营,很少回京城来,就算回来也一般是在宫里,没什么时间外出,之前好不容易挤出时间来伯爵府拜访,却没能看到婉宁,只能见到婉宁的母亲与哥哥。

    淑宁边听边猜想,会不会是大伯母那拉氏想给女儿塑造正经人家姑娘的形象?然后又听得五阿哥说:“我在贵府里无意中遇上令姐的丫环,听说令姐如今过得不是很好,受了许多苦。我又打听不到详情,实在是心急如焚,不知她现在如何了?”

    淑宁平平地道:“二姐姐一切安好,先前不过是在学规矩,现在教习嬷嬷已经离开了。五阿哥不必担心。”

    五阿哥面上一喜,顿了顿,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道:“多谢淑宁姑娘相告。胤祺冒昧,想求你帮着送一封信,只是作为朋友想关心安慰令姐几句,并没有别的意思,姑娘可否……”

    淑宁瞪着那封边上已有些微磨损的信,黑线不已,心想这五阿哥和婉宁真是一对,居然会不约而同地找上她充当邮递员。但上回还可以说是帮人送礼,这一次却是实打实的送“情信”,就算它打着“友情”的幌子,但在别人眼里,仍旧是一封情信。这分明就是一颗炸弹,沾上就倒霉。自从上回被婉宁在荷包那事上阴了一回,她早已打定主意,绝不会沾手婉宁的“情事”,更何况,这次是帮外人送东西。

    她心念电转间,已拿定了主意,便一板脸,正色道:“五阿哥此言差矣!您难道不知此等私相授受之事乃闺阁中最大禁忌?!您要我去做这样的事,却是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五阿哥脸上一红,争辩道:“我并没有其他意思,只是问候一下……”他本就是被严厉管教长大的,只是受了婉宁影响,已懂得做事要灵活,但他也知道此事不合规矩礼法,所以一被淑宁正色驳回,便感到很惭愧。

    淑宁摆出一幅凛然之色,道:“您不必多说了,我就当作今日从未见过您,您还是请回吧。”说罢抬脚便走,但又忽然起了阴婉宁一把的念头,便放缓了声音道:“五阿哥若真有心,何不求宫里下旨?如今白龙鱼服,私相授受,有什么意思?”五阿哥默然,只能眼睁睁看着她召唤丫环离开,许久,无奈地长叹一声。

    淑宁出来后却是一头冷汗,幸好五五是乖孩子,只要打出道德招牌来,就能把他劝退,若换了别人就未必会这么好说话了。

    匆匆沿侧门回到寺里,素馨松了口气,向淑宁告罪,说她不该劝姑娘出去,更不该离开姑娘身边。淑宁却淡淡地道:“与你无关,他们本就是从寺里出去的,我们已经落了单,就算还留在寺里,他们还是会找上门来。”她顿了顿,压低了声音:“这件事就当作没发生过,你不要对别人说,若有人问起,就说我们自个儿在寺里逛了逛。”素馨低低应了声“是”。

    这种事传出去不是什么好话,她又不知道婉宁是怎么想的,还是瞒下来的好。至于五五那边,他应该不会把这种事到处传。不过,最可惜的是方才那本书,匆匆间也没买下就出来了,她刚才正翻到上方山的部分,那就是在别院附近呢。

    淑宁带着素馨,沿大殿逛了一段路,碰上寺里的僧人带一家官眷去游白塔,她们便跟了上去,又参观了一遍,然后才回到芳宁她们所在的静室。喜塔腊太太已经回来了。

    芳宁问:“你上哪里去了?怎么去了这么久?”淑宁笑道:“随便逛了逛,方才听人介绍那白塔的来历,倒有些意思。”然后便在她对面坐下,无意间瞥见芳宁头上的象牙簪子不见了,换了一根白玉簪,似乎是原本在舒穆禄太太的头上戴着的。芳宁发现了淑宁视线所指,脸略红了一红,又低了头。

    这时一位老僧带了两个小沙弥进来了,向太太姑娘们问好后,便闲聊起来。淑宁认得这老僧是寺里的方丈,看样子似乎与那两位太太挺熟,虽然已经七老八十了,身体倒还硬朗,说话也风趣。只是他说的都是信徒们行善得好报之类的故事,其他人听得兴致勃勃,淑宁却觉得有些无聊,心下一动,便召了素馨来,悄悄吩咐几句,素馨领命去了。

    没多久,宜海来了,要送女眷们回去。来到山门前,却发现芳宁与淑宁的丫环都不见了,淑宁忙道:“我让丫头去请两本佛经回去,大概快回来了。”正说着,素馨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小包裹,看得出包的是书本。喜塔腊太太不以为意,又叫人去找春燕,过了约摸半柱香时间才看到春燕急急跑来。芳宁觉得有些丢脸,便轻轻斥道:“方才说话时就不见你,一定是你又贪玩乱跑了,还不快过来。”春燕不吭声,只是低着头扶芳宁上车。

    淑宁姐妹仍旧搭乘喜塔腊太太的大马车,到了大牌坊处,便与舒穆禄母子告别,然后回了伯爵府。喜塔腊太太进府与那拉氏打了招呼,便离开了,那拉氏唤了芳宁与淑宁去上房,问她们此行的经过。

    芳宁不好意思,只是低头不说话,淑宁便帮着回答,说那两位太太对芳宁都很喜欢,那拉氏松了口气,又开始对芳宁进行一番教导。

    在场的婉宁听了一会儿,便坐到淑宁身边,笑问道:“三妹妹今儿玩得挺开心吧?不知你们在那寺里可有遇上什么特别的人……事物?”

    淑宁早在婉宁坐过来时便竖起了汗毛,听到这话,心下一紧,难道婉宁知道五阿哥要传信的事?口里却答道:“不过就是在寺里随便逛了逛,那地方倒挺大的,走得我脚都软了。不过寺里的白塔,听说有几百年了,倒很有趣。”

    婉宁却不觉得那塔有趣,对淑宁的回答也没怎么在意,心里想着自己糊涂了,淑宁芳宁逛佛寺,能遇上四四一次是机缘巧合,怎么可能次次都能遇到?便也不再多问了。

    回到槐院,素馨把那小包裹送上来,淑宁见果然是那本游记,便高兴地让素馨去领银子,再多加了二分辛苦钱。素馨笑吟吟地谢了,又道:“那家书店的老板挺有意思,我去买书时,听到有客人叫他‘石头记’,他居然应了,从没听过有人取这样的名字呢,真真有趣。”

    淑宁也觉得有意思,想起店里很多书她都没翻过,便计划着什么时候再去光顾一次。

    一晚无事。第二天,淑宁做了些点心,想让芳宁絮絮过来尝尝,便让素馨去请。素馨去了整整一刻钟,才回来道:“大姑娘说她如今有事,来不了了,表姑娘也是,说请姑娘不要见怪呢。”

    说罢,她左右瞧瞧没人,才上前一步凑在淑宁耳边道:“竹院那边正热闹呢,似乎是春燕犯了什么错儿,大太太要重罚,连大姑娘和表姑娘都不敢求情。我听别人说,好像是春燕替外头的人传信给二姑娘,被二姑娘告发了。”

    淑宁皱皱眉,望向素馨,素馨点点头,说话更小声了:“就是昨儿那位爷。我买了书往回走时,瞧见春燕跟个男人说话,我只见着背影,但瞧那身上的衣裳,应该就是他。”

    看来五阿哥是见自己不肯帮忙,转而找了别人。昨天出门的伯爵府的人里,自己主仆都不肯帮他,芳宁一直与太太们在一起,其他跟车的粗使仆役,又进不了内院,看来是春燕在寺里玩时遇上五阿哥了。只是春燕帮着传信,婉宁为什么要告发她?难道不怕以后没有下人肯再帮她了么?

    她哪里猜得到婉宁的心思?

    自从接了两样家务,婉宁很认真地料理了一段日子,抓了几个中饱私囊的家人,让那拉氏夸了一通,又多交了几样家务给她,其中就有出门采买的活。婉宁借口家中仆役多半爱占主人家的小便宜,便把亲信的方青哥提拔上来,担任采买的工作,然后暗中吩咐他去打听自己需要的消息。

    大概是因为前些日子四阿哥长女夭折,许多人家都知道这件事,连带地便有些贝勒府里的事传了出去,婉宁终于知道四阿哥每个月都要去佛寺上香礼佛,而且隔上三两月便会前往房山的云居寺,按照他上次去的日子看,大概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就有可能会再去一趟。

    有了比较确切的消息,她便开始盘算了。三房的别院听说离云居寺只有十多里地,在那里借住是最好的做法。但是如今那拉氏连门都不许她出,怎会答应她到房山去?她正烦恼着,却碰到春燕撞上门来,心里便有了定计。

    五五不是她想要的,而且这件事那拉氏知道了也不会传出去,自然不会对五五有些什么损害。而春燕一向是个眼空心大的丫头,自从芳宁定亲后,已经向俏云暗示过几回想要调过来侍候二姑娘,这样不老实的丫环,就该打击打击。于是她便把信交给那拉氏,让母亲惩罚春燕的同时,也顺便表明自己已经成为正经闺秀,不会再做糊涂事了。

    那拉氏果然很生气,把春燕打了几板子,撵出去了,等着配小子。她顾虑到芳宁的名声,对外便说是春燕不安份,爱偷懒,眼里没有主子,然后另外挑了两个丫环给芳宁使唤。这样一来,不但人人说她这个嫡母厚待庶女,连带着家下人等对芳宁也多了几分恭敬。

    只是那拉氏对于五阿哥只会在私下纠缠女儿,却不知道在宫里讨旨意,感到有些头疼,又担心再让五阿哥与女儿来往,对女儿名声不利的同时,还可能会再得罪宫里的贵人。婉宁这时便进言道,她想搬到保定庄子上住些日子,避开五阿哥,等五阿哥回了军营,再搬回家。

    那拉氏觉得保定太远,又没有长辈照料,不肯答应。婉宁劝了好一阵子,见母亲不肯松口,才“退而求其次”地说干脆在房山别院借住一阵子,理由是那里离京近,有长辈看顾,芳宁与絮絮都去过,而且过得很好。那拉氏觉得这主意不错,但心下仍有疑虑,沉思不语,却没发觉女儿嘴边露出一丝得计的微笑。

    大房里的这番骚动并没有对三房有什么影响,淑宁便当是在看戏,仍旧过着自己的日子。不久,张保收到消息,苏先生放了山东惠民知县,很快就要上任了。离京前,苏先生特地到伯爵府向张保一家辞行,又把屋契送过来,张保收下后,派了个家人去小院那边料理,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做法,放租出去。那位苏家的“叔叔”只好死了心,便揣着苏先生赠的一百两银自行带着家人另寻住所去了。

    然后又过了两天,朝中传来消息,御使参陈良本的折子曝了光,一时间,舆论对陈良本变得不利起来。

    那御使参陈良本的罪名是:帷簿不修、治家不严,嫡子与庶母同学同席,庶子女不认嫡母为母,陈本人纵容妾室在外打着他的名号行商,又放纵小妾与绿林中人纠缠不清。这些罪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人私下议论,是因为去年江南多处地方大旱,朝廷发放振灾钱粮时,陈良本手上把得太紧,挡了许多人的财路,才会被人借机报复。再有,就是许多人认为他身为汉人,入了上书房已是祖上积德,如今居然还高居江南总督之位,坐守天下最富庶之地,简直是罪大恶极,想要把他捋下来。

    幸好皇帝知道陈良本在江南负有重任,便想把大事化小,但世上总有不长眼的人,许多朝官没能领会皇帝的心意,居然纷纷落井下石。没几日,别说那几个与陈良本交好的吏部官员,便连玉恒这样出身满人贵族的陈派人士,都吃了点亏。

    张保是因为闲赋在家,又有佟家的关系,所以没受牵连,但见到这样的情形,也打算回房山去避一避风头。只是佟氏仍要留在伯爵府中管家,走不开,两夫妻一商量,便决定让淑宁跟张保回去,端宁陪佟氏留下。这一方面是考虑到端宁学业渐紧,另一方面,淑宁近来管事管得不错,应该能照顾好父亲。

    淑宁知道父母的决定后,虽有些不舍,但能够回“家”,也是值得高兴的事,便忙忙叫人去准备。这时,絮絮刚好过来玩,听到这个消息,踌躇片刻,便去找佟氏,有些不好意思地问能不能让自己同去。

    佟氏虽有些意外,但也只以为絮絮是因为觉得在府中受拘束,想去房山轻松轻松,便很爽快地答应去向那拉氏说项。

    但当佟氏向那拉氏说起此事时,后者却沉吟片刻,提出让婉宁也一起去。

    也不知道那拉氏是如何说的,等淑宁知道这个消息时,佟氏已经答应了她的请求,让淑宁大吃一惊。

    佟氏看着女儿一脸苦相,便笑了:“做什么摆出这付怪样子来?因为额娘答应让二丫头到别院去么?你有什么好担心的?那里是咱们家的地方,你又是主人,二丫头不过带了几个人去,能把你怎么样?再说,还有你阿玛在呢。”

    淑宁想想也是,到了自家地方,可就容不得婉宁乱来了,她有什么轻举妄动,随时都会有下人报上来,她又没有父母在身边撑腰,连出个门都要自己父女二人点头呢。山居清静,婉宁住一两日可能会觉得新鲜,时间一长,哪里耐得住?一定很快就受不了要走人了。

    想到这里,她心里总算好过些,但一想到要日日对着婉宁,还要应付对方时不时想出来的花样,心情便好不起来。

    佟氏见她这样,便正色劝道:“额娘知道你不想与二丫头来往,但我看你往日行事,就是一个躲字。要知道,咱们这样人家,平日亲友间往来,难免会遇上一两个你看不过眼的人物,若是只知道躲,别人还会以为你好欺负。你且耐下心来与二丫头相处些日子,不必去与她置气,但总要让她知道你不好欺负,让她不敢再招惹你才是。”

    淑宁听得低头信服,乖乖应是。但转念间,她又想起另一个问题,不由得出了一头冷汗:“额娘,若是二姐姐住在别院,那四阿哥来时怎么办?二姐姐对那位小爷可有些心思呢?”

    佟氏微微一笑:“担心什么?额娘和你哥哥都不在,四阿哥就算去房山,也不会到咱们家去。再说,他如今刚刚伤心完,又要准备大婚,哪里有心情跑那么远去礼佛?”

    淑宁想想也是,便跟着母亲一起笑起来。

    而同一时间,得到母亲通知的婉宁,也在房中得意地笑了。

    第147章


如果您喜欢,请把《平凡的清穿日子》,方便以后阅读平凡的清穿日子第46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平凡的清穿日子第46章并对平凡的清穿日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