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首辅笑:“我知道,你要说我老头子怎么不管,儿孙自有儿孙福,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家族哪里能真的永永远远传承,老头子我现在也是坐六望七的人了,兴许有一天,我也不在了。你的事儿我管不了,他的事儿我就更管不了了。”
你的事儿指的是他和乐氏的事儿,乐氏本来是二夫人介绍给程斐的,却被他看上,他一定要娶,老生儿子总有许多特权的,爹娘都答应了。
程三老爷垂眸,“您都管不了,我就不再管了,不过是白说一句罢了。”
“你是他叔叔,你看着他又有什么不好。”
程三老爷冷哼一声。
程首辅敲了个爆栗子,“这家里日后还得你来掌,他有不对的,你自去管就是,我老了,管不动了。”
“我如何管?”程三老爷也是有傲气的,他并不喜程斐。
这个侄儿有些才学,但是跟温室的花朵似的,只顾着跟自己较劲,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对自己是真的好,对家族好,一味的较劲只会看起来像个被宠坏的孩子,和那些勋贵子弟打交道难道真能得什么好不成?
可程斐不这么想,今儿来穆莳家的都是很好玩儿的人,如唐贺还有穆莳以前的玩伴,还有穆莳小舅子夏淇,几乎都是年轻,但是不左性不道学的人。
膳食是芸娘亲手做的,程斐夹了个糖醋排骨尝了,哟,大白胖手艺越发好了。
这样不就挺好的,嘿,程斐往旁一看,元澄这小子偷喝他的酒……
第187章
二更
晚上,穆莳醉醺醺的回到房中,芸娘端来醒酒汤,他一股脑儿的喝下去后,心里的那股子想呕的冲动才压抑下去。
“你说说你,明儿还有大朝会,居然喝的这么醉,那酒可是我替姝丽埋的,才埋了几年啊,你就忍不住挖了一坛,我看等不到姝丽出阁,你就全部喝光了。”芸娘见他喝了酒心里也难受,忍不住埋怨他。
穆莳却摆手,“今儿高兴,难得几个关系不错的人过来顽,多吃几碗也实属正常。”
他脸色微红,看起来酒后劲儿有点多,映衬着他如玉的脸庞,愈发显得他如魏晋士族一样,狂放不羁的气息。
其实穆莳以前不这样,大概觉得自个儿扬眉吐气吧。
现在进入六部,日后再进内阁,再更进一步,也是这世上所有读书人内心的想法。
这府上大概真心还算高兴的便是穆英了,他依旧要回西北统军,弟弟现在进了兵部,那日后有什么消息他也能最快得到消息。
其余人如二爷穆节就不大关心,反正别人的热闹是别人的,和他也没什么关系,九爷十爷这俩本也没什么大本事,苏姨娘死的时候在老侯爷那里求了恩典,可她没有想到老侯爷死的这么快,老九老十没有老侯爷的依靠,兄长毕竟不是父亲,各人只能顾各人前程。
再者,穆英三子二女,长子已成人,他有更多的资源人脉都想给自己的长子,也就是世子元淳,次子元善虽然是庶出,但是现在也十岁多了,小儿子元江,这一个个都得他安排,哪里顾得上弟弟。
他可没那么多闲钱为庶弟们买官。
老十还好,因为陈氏的关系,有些眉目了。
偏九爷娶的苏氏本就是依附侯府,无甚帮忙,舅舅家以前因着侯府攒了一份丰厚的家资,但是苏姨娘骤然去了,苏家没了捞油水的差事,但她家早已用惯了的,故而,时不时上门打秋风,九爷作为苏姨娘的长子,也时不时救济舅家,也是自己的岳父岳母家。
苏家帮不上忙不说,还
要他搭上自个儿,还好他有两位亲姐妹,长姐嫁给卢家,也就是嫡母娘家侄儿做卢家宗妇,妹妹则是韩家的夫人。
他去信两封,都在等待回复中。
老九老十本身年纪也和穆莳差了不少,他们成长时,穆莳就已经成为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嫉妒有点,但是也仅止于此了。
最不爽的便是穆荃了,他原本得意于自己外放到富裕州做知州,却没想到穆莳已经是正二品的官员了,这个鸿沟日后也许会越来越大。
他已经料到自己阻止不了了……
谁让穆莳把福建的兵力尽数收回到皇帝手中呢?这个功劳就让皇上何时都能记住他。
小陈氏进门虽然一切从简,但是四房有钱,聘礼送的极其打眼,老夫人心疼儿子还添了不少,送聘礼的队伍被许国公府看到了还咋舌。
陈明喻当然十分满意,让妻子唐氏出来招呼大众。
唐氏虽然性格娇憨,但是她在家中也管过家,姑母荣氏还特意教导她掌管中馈,这些婚事往来,她都能处理,虽然没有淑敏郡主那般老辣,但也算不错了。
“别累着自个儿,若是觉得累,让管事帮你也成。”陈明喻摩挲着她粉嘟嘟的嘴唇,眼中带着些迷离。
唐氏忍不住脸一红,“我知晓,不累的,我是你的妻子,这事儿本就该是我操心。”
长丰侯陈家早就分家了,陈明喻母亲虽然还在府里居住没有跟出来,还跟着伺候侯爷,侯夫人也早已含饴弄孙,陈明喻妹妹的婚事便由他和唐氏为妹妹办理。
“我知道你是很能干的,你这个小迷糊,可别忘记了,最重要的是什么。”陈明喻意有所指的看了看她的肚子。
唐氏满脸通红,但随即又向往道:“我也盼望着有咱们俩的孩子,虽然我知晓你待姐姐情深一片,也对哥儿们爱护有加,但我更想知道咱们俩生出来的孩子会是怎样的?”
“不管怎样,像你就好。”陈明喻抱着她胡来了一通,二人不敢要水,因唐氏脸皮薄,不敢叫
水,还是陈明喻细心的为她擦去腿间的污秽之物。
天下间竟然还有这样好的男人,唐氏愈发觉得自己没有嫁错人,陈明喻后院干干净净,平日里贴身伺候的也是小厮,哪个女子敢爬床,或者动了心思,不必她说什么,他就会处理了。
还好唐氏没听她娘的话,婚后把自己身边的丫头开脸,否则,自个儿哪里能独自享受丈夫的爱意啊。
他是这样的小意温柔,她的姐妹们即便是头婚也没有遇到这样好的男人。
“舒服了吧?”陈明喻说话的时候带着一种狎昵的笑意。
唐氏坐起来穿衣服,还是害羞,可陈明喻好像就喜欢她这个害羞的劲儿,拉着她又胡来一通。
一直到天色昏黑,唐氏才醒过来,见丫头们都神情暧昧,她不由得对贴身伺候的丫头们警告道:“小蹄子们也不喊我起来,径直让我睡到现在了。”
“哪能啊,是七爷不让,七爷那是心疼您呢。”
晚膳时,又是陈明喻陪着她用膳。
唐氏顺便提起了她过几日也要去建国候府一趟商量婚事,“他们家老夫人之前是让十太太操办,如今那意思是让侯夫人亲自过来,这我就得严阵以待了,要是给妹妹丢人了,你可一定要提醒我,让我改过来。”
“嗯,建国候府规矩大,穆荃以前就是我连襟,如今是我妹婿,他本人也是有才华之人,只可惜时运不济。但他好歹是建国候嫡亲的兄弟,也难怪侯府这般重视。”因唐氏并非是京城勋贵出身,所以很多关系陈明喻还得解释一通。
这关系可够乱的,唐氏忍不住还是问了:“那穆莳呢?程大夫人好像同他家往来很是密切。”
陈明喻一眼就看透唐氏心中所想,她嘴上问的是穆莳,其实心里却是想问夏氏。
他淡淡的道:“穆莳是庶出,其余的我就不清楚了,来往不太多。”
唐氏心道不清楚那就代表对夏氏不关注,之前她还真的不知道夏氏原来曾经是陈明喻的未婚妻,也难怪她头一回见他就说那样古怪的话,
说什么嫁人之后夫君会变一样,原来是因为夏氏差点嫁给陈明喻。
如果没有奉昭帝神来一笔,兴许陈明喻娶的人就是夏氏了,这夏氏身子骨可是比淑敏郡主好多了,且她是真的八面玲珑,很会讨人喜欢。
这样的尤物,世间但凡男子都会动心,就是不知道陈明喻对她是什么样的感情?
要陈明喻自己说,他纯粹是当陌生人,见过夏氏几面,她相貌的确非常出众,且行为举止不俗,但——
娶妻不止是看这些。
他又低头跟哄小女孩似的哄了唐氏几句,唐氏仍然觉得不满。
尤其是她明明和程大夫人沾亲,程大夫人反而和夏氏关系特别好,她对夏氏没什么特殊看法,只是有几分难过罢了,好在陈明喻哄了几句,她就想开了,反正现在和陈明喻在一起过的人是他,又何必在乎以前呢。
自从出孝之后,芸娘打扮鲜亮起来,人情往来,交际应酬,一样都不能疏忽。
今日是穆荃放大定,由新娘子娘家人过来送嫁妆,芸娘也被老夫人抓去了,老夫人虽然让陈氏操办,可人来人往时,她还是想让侯夫人林氏和芸娘撑场子,家里有侯夫人和兵部侍郎的夫人,很是长脸,也更有面子。
陈家来的人打头的是唐氏,芸娘见到她也只淡淡的瞥了一眼,她可是个记仇的,再者,侯夫人之前还说什么等穆荃成亲就分家,现在婚事操办的如火如荼,可她老人家绝口不提此事,故而,芸娘就没什么期待了。
唐氏看她的脸色,有些畏缩了。
这点就让老夫人看不上了,心道,似夏氏做新妇的时候,也是落落大方,更甭提林氏,那也是十分稳重,再不济白氏陈氏俩个也没有唐氏这样畏缩。
好在林氏把陈氏带着,名义上是侯夫人出面,实际上还是陈氏在办,陈氏同唐氏打过数次交道,说话语气也熟稔。
其余族中之人倒是问起芸娘其他的事儿来,九房的马氏就道:“莳三嫂,澄哥儿学问做的如何了?我听说他要下场了,要是真的可行,那咱
们家不是要出个少年才子了。”
“是他爹爹让他下场试试,他周岁也十一岁了,咱们这样的人家,三岁就开蒙了,在家里总觉着自个儿还不错,他爹的意思也是想让他去碰碰壁,这才踏踏实实的读书。”
马氏则道:“澄哥儿可是过目不忘,天生的好头脑,您和莳三哥就等着享福吧。”
芸娘自谦了几句。
老夫人那里又喊芸娘过去帮忙,“新娘子那边来了不少客,你先去陪客。”
芸娘不敢耽搁,自去了。
这陈明喻虽然在家格外受到陈家长辈和陈贵太妃的看重,但是如今的子爵夫人,她是原长丰侯世子夫人,对这个弟弟的冒头不喜,对唐氏就更不喜了。
于是,见着芸娘便格外热络,还话里话外一幅遗憾的样子,她身后的妯娌亲戚虽然私底下都和陈明喻关系不错,不会明面上帮着子爵夫人欺负唐氏,但也难得见唐氏吃瘪。
反正她们对付不了陈明喻,还得靠陈明喻吃饭,这是没法子的事儿,可恶心恶心唐氏还是做的到的。
唐氏见状,委屈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第188章
三更
还好芸娘这个人虽然也觉得唐氏不聪明,自动疏远些,可长丰侯府的人她也不太喜欢,就更不想做他们博弈的棋子,故而往旁边走了,她也怪老夫人这个人,自从穆荃回来后,她对三房态度变了不少,但每次到了出力的时候,还是要把三房拉过来。
明明这长丰侯府以前和建国候府以前因为争地水火不容,自个儿也因为这个原因嫁来建国候府的,老夫人还生怕慢待了他们。
芸娘推说有事,先离开了一会儿,长丰侯府的人找不到靶子了,才消停些。
九房的马氏也听到这些人说的话,觉得很不成样子,趁他们不注意跑前面去和林氏说了,“莳三嫂听了不大自在,故而推说有事走了。”
林氏冷哼:“这大好的日子,也不知道她们想做什么。”其实要林氏说,她是很瞧不上陈明喻家的,本来仗着当年的陈贵妃封侯,自家半点本事没有,偏骤然富贵,暴发户气息全部暴露了。
也就是老夫人因着四叔,把他们抬高些,平日里,似长丰侯府这种三流侯府,林氏尚且不大看在眼里。
但老夫人是婆婆,她是儿媳妇,有再多觉得不合时宜,也只能忍下了。
反正四叔成亲完就去许州了,到时候老夫人就能消停点了。
今儿唐氏在此受了委屈,虽然没有同陈明喻提,但陈明喻是何人?一眼就看出来了,他直接喊了唐氏的下人私下来问。
下人就委屈多了,“咱们太太好心好意的过去帮忙,子爵太太话里话外说什么要是穆家三太太……就好了云云……”
虽然没有提到夏氏和陈明喻旧事,但陈明喻也猜出是何意了。他淡淡一笑,挥手让对方下去,下人不敢多待。
走近唐氏,他放柔了声音,“今儿可是受委屈了?”
唐氏连忙摇头,“没有。”
可见她的模样,分明是受了很多委屈的,陈明喻不由得道:“你放心,今日她们欺负你,来日我必定为你还回去。”
唐氏连忙摇头,
“她们都是嫂嫂,有的也替我说过几句话,就罢了吧。顶多日后等建国候府分家了,大家各自走各自的亲戚,也就遇不到这样的事儿了。”
“不,建国候府可不能分家。”
陈明喻心道,穆家搂了别人的兵,才有穆莳此人高官显爵的做着,怎么着也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礼吧?
他看的出来穆荃一心想求权势,这样的人为权势所累,毕竟要付出代价。
日后,等穆家西北大军尽数被他收入再交由皇帝,想必那时,他也会在皇帝心目中更甚了,此外,他还有座师和岳丈帮忙,必然会超越穆莳。
当年若非穆莳捅了天,把九皇子身世捅出去,以他早就投靠九皇子而言,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多少人暗地里对穆莳恨之入骨,他平步青云,都是踏着众人的血泪拾级而上。
穆家就不要怪他不客气了,要怪就怪穆莳做的太狠了。
**
芸娘今儿也把这些烦心事说给穆莳听,“长丰侯府的人,本来就有些不着四六,仿佛他们府上最钟灵毓秀都给陈贵太妃一人。当着我的面儿,居然还遗憾我没有嫁去她们府上,他们同唐氏有嫌隙,只管找唐氏便是,却拿我做筏子,好没意思。”
“三姑六婆聚在一起总爱嚼舌。”穆莳劝慰她。
“是啊,我若不是因为四叔成婚了就走了,我可不会忍下。”芸娘抱怨,“说起来,还是老太太不肯分家的缘故,就是因为她不肯分家,所以咱们才得全部和在一起。”
穆莳双手交叠放在脑后,往榻上一躺,没好气道:“她要是同意就怪了,如今在这府里,即便他有何事,都是大哥延揽在身上,还能替他出头,若是他真的分出去了,有些事情鞭长莫及,老夫人就是惦记也无法呀。”
芸娘嗤笑,“你说那唐氏也真是的,本来因为程大夫人的缘故,我同她也算是有数面之缘了,还好心提醒过她,现下她反而对我有些不喜。这事儿分明也是长丰侯府的女眷闹出来的
,她也许还怪我呢。”
“罢了,反正一年也打不了几次交道,你何必和她较劲。”穆莳也是心事重重。
他有其他公事上的事儿,论起来有些棘手,自然不好再家长里短。
芸娘看出他有心事,依偎在他身边,本想说些关怀的话,却没想到,一躺在穆莳身边就睡着了。
凑近了,鼻息萦绕在穆莳身上,穆莳哭笑不得,只得起来,抱着她到床上去,还掂了掂,“好像比以前重了点。”
但又立马住嘴了,胖点儿才好,这些日子也太过操劳了。
他心里想的其实也是分家的事儿,但是不欲对妻子说,因为她现在在府里本身如困兽之斗,他如今每日要去上差,早出晚归,她的很多心情并不能直接纾解。若事儿还未成,告诉她了,真的成了还好说,若没成,想必她又失望透顶。
如今且先按着吧,反正穆荃成婚后就马上要去许州了。
又说四房迎来了新的女主人小陈氏,小陈氏生的貌美动人,据闻很像她生母,她生母数十年圣宠不衰,足以看出其美貌过人了。
其品性有些像二房穆节的原配姚氏,却又比姚氏精明许多。
至少她晓得进门就先同老夫人打好关系,且满口的经济学问,她时常带着笑脸,却不怒自威,让下人们发寒,并不敢在她跟前弄鬼。
听闻她过门不过几日,穆荃的一位姨娘就直接得了急病去世,到底是不是真的得急病,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这绝对是个厉害人。
老夫人却对她很满意,“元沣兄弟就留在我身边,你只管在任上照顾好你们四老爷就够了。”小儿子现在需要的是能干的妇人在身边,尤其是像穆莳有了夏氏如虎添翼。
她觉着小陈氏有些夏氏的品格儿。
小陈氏忙不迭答应,“媳妇儿自当照顾好老爷,请您放心。”
端敏郡主的嫁妆一部分被皇家收回去,还有一大部分是留给俩个儿子的,这些不能动,原本四爷自己时常有侯夫人补贴,还有清河王府曾经送来的财富,也不差
钱。
但这次成婚,虽然从简,但老夫人和穆荃有意让小陈氏得了体面,故而穆荃拿了不少私房出来。
老夫人就想着老四要外放,家里必定得拿仪程出来的,遂喊林氏过来道:“你四弟要同你四弟妹去许州,虽然听说那里富庶,俗话说的好,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你可要替他们把仪程备下啊。”
林氏苦涩的笑道:“您说的是。”
看林氏的模样儿,老夫人想了想近来的事儿,元凤要出嫁,元淳明年也要成婚,更甭提,下面的元沣元江元澄也都十一二岁了,许过几年都要用钱。
这还是小宗,大宗还在后头。
穆英甫一去西北,自然要银子,这些银子还不能走公账,得私底下贴补给那些私兵。
老夫人所说的仪程,其实就是给穆荃的路费。
去许州得走陆路,跟着去的护卫的份例,他们在路上的花销,还有车马人所有的仪程都得公中出。
老夫人是怕林氏为难,故而道:“那你开一万两银子给他们吧。”
林氏咬咬牙,“老夫人,近来侯爷那边缺钱,庄子上钱粮也还未送过来,元凤的婆家来了人,婚事也要办,您看两千两成么?”
“两千两?你这是打发叫花子吗?”老夫人也没想到一向老实的林氏居然也藏奸。
她甚至道:“上回穆莳他们去福建,你们不是给了一万两吗?”
老夫人觉得林氏夫妻实在是太过分了,谁才是他们的亲兄弟呀?居然这样拎不清。
林氏解释道:“后来三弟在江南做总督时,送了五千两给侯爷作为军用,后来弟妹那儿也给了我两千两。其实说起来真正花的也只有三千两。”
其实林氏还想说的是,那时老侯爷还在,家中是一番境况,可老侯爷的丧事所耗颇多,穆荃紧接着立马办了婚事,稍微用次一点的,老夫人都不满意,刚刚穆荃耗费这么多,去许州也只是个五品官,要一万两也太多了。
不是她们区别对待,而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老夫人却道:“你此时照规矩给他一万两,日后他在许州还回来才是,我知晓家中事儿,你兴许觉得不趁手,可治家一定要公平,切记不能一碗水端不平。同样都是弟弟,且不说亲疏远近,你若是偏心了谁,这就不好了。”
若是穆英晚几天要走那些银两,兴许她这里能周转,可听闻穆莳建议穆英要先抚慰军心,穆英也觉得如此,于是带了不少银两过去,养兵哪能不花钱呢。
她本以为老夫人知道他们的为难之处,却未曾想到老夫人这样想。
林氏苦涩的摇头:“老夫人,并非是我偏心,而是账上着实没这么些银钱了,原本预计为四爷操办婚事的银钱就超了六千多两,如今,确实是不够了。”
第189章
老夫人把话转告给穆荃,还帮大儿子夫妻说话,“你哥哥也是为了咱们军中着想,咱们穆家两代人为了守住西北的安定,付出太多。你哥哥刚刚丁忧过去,就怕底下人有了异动,故而才把今年公中的银钱拿了过去。你嫂子凑了几千两,偏又碰到元凤的婚事,你这做叔叔的就担待点,若不够,我补给你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