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胡先锋戴焕中 本章:第22章

    于燕的家在遥省北部的一个小山村。村子很偏僻,很穷,和周边其他村庄拼起来才有一座小学。七岁那年,她和其他孩子一样被送到学校读书,每天都要走好几里山路。春秋还好,夏天到学校一身汗,回家一身汗,冬天则晚去早回,花在路上的时间比在学校还多,遇上刮风下雨,落雪落冰,教室里的学生就总是到不齐。

    读到二年级的时候,村子外围修了路。交通给山里的人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附近村里的年轻人听说在城市里打两个月的工能赚到种一年粮食的钱,纷纷卷了铺盖出去闯,因为有路,知道回得来,所以也不怕走得远些。

    那时于燕的爷爷奶奶都还健在,大伯生了三个男孩,拖家带口走不出去,于是就鼓励弟弟去拼一拼。于燕清楚记得父亲离家时,让她好好听话,脸上有种她从未见过的光彩。

    父亲一去就是三个月,回来以后脸上光彩更甚,还决定要带母亲一起出去,于燕就跟爷爷奶奶住。上学的日子,她就跟堂哥堂弟们一块去学校,放了学又一起去田地里玩。她成绩好,哥哥弟弟们得到的奖状没她一个人多,爷爷就格外疼她。

    春天带她去种水稻,她被爬到脚上的蚂蟥吓哭,爷爷就不让她下田。等到水稻成熟,男孩子们都拿着镰刀帮忙,她却可以坐在树底下剥桔子吃。奶奶对她也一样,几乎每晚都带着她睡,夏天给她摇扇,她就帮奶奶拍蚊子,冬天奶奶给她织背心,她就帮奶奶暖被窝。

    那几年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快乐到父母不在身边也不觉得什么,而当奶奶突然离世,她第一次体会到了快乐的终结。

    在外打工的父母回家办了丧事,不到几天又要出去。父亲因此和大伯大吵一架:父亲的田要大伯帮忙种,打工的钱却自己占,横竖说不过去。矛盾没有解决,大伯便迁怒到爷爷,爷爷因奶奶的去世本就一夜之间老了好几岁,眼下儿子闹了矛盾,他也没精神管,除了下地干活,就是在院子里做木工。

    于燕的父母每年回来一次,一次也就几天。饭桌上,她听母亲说得最多的就是在汉城的化工厂。他们希望她好好读书,能不靠苦力在大城市生活,他们也经常给家里寄钱,爷爷全部帮忙存着。于燕上初中那年,父亲骑回了村里的第一辆摩托车,惹得众人艳羡,然而那一年的春天还没过,于燕的爷爷就离开了人世。

    于燕戴着大伯母做的白衣白帽,在爷爷的房间里跪了一天一夜。她从来没有如此想念父母的归来,但等来的消息是他们在路上出了车祸,父亲当场死亡,母亲被拉到医院抢救,再醒来已是精神失常。

    这场车祸是父亲全责,这几年攒下来的钱,用来赔偿,用来办丧,用来救命、治疗,到最后所剩无几。于燕请了长假在家照顾情绪失控的母亲,她身子瘦小,有时给母亲擦身,被母亲抓了头发往墙上撞,有时喂药则被抓起胳膊咬,有次被大伯母撞见,骂她怎么不知道逃,她怎么能逃,那是她的母亲啊,她只有近身才能照顾,如果她怕疼,那母亲就会脏,就会饿,就会嚎得撕心裂肺痛苦至极。

    她当时还天真地想,几个月,最多熬上几个月母亲就会平静下来。而没等她支撑不住,母亲却毅然决然地逃了。

    她清楚记得那是一个闷热的午后,她去水塘边洗完换下的衣服,回来就看见了床上的人。

    母亲穿着一身红色的喜服,安静地躺在草席上,旁边是瓶开了盖的农药。

    屋外的蝉鸣猖狂,屋内一片死寂。

    于燕站在床边,大脑空白,不知过了多久,才从胸腔中爆发出惊慌而悲恸的哭喊。

    几天后,母亲在大雨中下葬。漫天雨幕中,她跪在两座新坟前,磕得头破血流。

    。

    于燕原以为自己会说得磕磕碰碰,但事实上,从开始到说完不过几分钟。她双手扶着栏杆,看着江边变幻的彩灯,以及江中间深沉静谧的水面,良久,轻轻叹了一口气。

    “这就是我的家庭。”她说,“他们都很爱我,但又很讨厌我,约好了似的,急匆匆地就走光了。

    算一算,我离开他们的时间已经比我和他们相处的时间还要久,久到……我竟然有时想不起来他们的样子。前些年我还经常做梦,但不知道是年纪大了还是睡眠的缘故,他们也渐渐不来找我了。”

    她把自己从回忆中抽离出来,看着身边的人,他的神情很严肃,严肃到她以为他在听什么难懂的专业报告。

    她努力让语气听起来轻松一些:“你……还好吧。”

    他眼神复杂,落进她眼中,像石子掉落湖心。

    她别开视线:“我说这些不是要你同情我,我只是……觉得你对我了解不够。

    其实我能感觉到,也很高兴你对我有好感,我从来没想过到了这个年纪还能遇到像你这么优秀的人,但是,你知道的,喜欢和恋爱是两码事,我们都不小了,不能什么都不考虑就试一试。”

    她决定把最近思考的结果告诉他:“家庭和童年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也不敢保证自己已经摆脱那些痛苦。我们接触的时间还很短,我在你面前表现的也是伪装过的优点,我……我还有很多缺点是你不知道的,比如我休息的时候也很懒,我有烟瘾、我的脾气也会暴躁……”

    如果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那她的个人条件还能跟他够一够,可是他们年龄都不小了,肯定要考虑其他因素,她记起他的家庭情况:父亲是私立医院的返聘医生,母亲在全职之前是初中老师,家教修养都很好,而他弟弟和弟媳都是研究生毕业,诊所收入可观,这样一个高知富有的家庭,她怎么有资格去跟他相提并论?

    如果他们的恋爱能走到最后,那他的家庭能接受她吗?如果不能,那这段无结果的恋爱不是纯粹浪费时间?

    她没发现她完全是以功利主义的角度在思考,但这也是她在理智状态下的抉择。

    她没能等到身边人的回应,强忍着不安:“所以,之前是你问我,现在是我问你,我家庭条件不好,个人能力有限,还有很多未知的缺点和毛病……你愿意和这样的我在一起吗?”

    她学着他的话:“你也不用立刻回答我,只要在你离开上海之前,告诉我答案就行。”

    她说完,也不顾他的反应,松了手,沿着来时的路一步步返回。

    风从后面往前吹,吹得她的马尾凌乱,鬓边的头发全往外飞。

    明明是顺风,她却觉得每一步都如此沉重。

    做专访多年,她接触过那么多商界人物,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她知道追求利益最大化,知道做人做事诚信第一,也知道要规避风险,及时止损,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

    这样也好,说开了,把主动权还给他,她也就不用再畏畏缩缩了。

    可是……心为什么那么疼呢?

    她抠着手心:是因为他没有发表看法?

    可他要发表什么看法?他在医院见过那么多可怜的人,她的故事也不过是寻常普通的那个罢了。同情也好,遗憾也好,又能如何。

    她越想理智分析,结果却越难过,是了,他听她说那么多,一直都是她说,他一点表示也无,肯定是觉得就这样算了。

    ……

    她越想越乱,什么乱七八糟的念头都涌出来,可是——

    她停住脚步,意识到自己有另一半重要的话忘了说——没错,她是有难堪痛苦的回忆,可她没有一直陷在里面,她考学、工作,一直在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她是想让他客观地了解,那么除了灰暗的一面,她也应该展示明亮的那面给他,对吗?

    她掏出手机,动作有些急了。尽管她那么卑微、坦诚,可是,她是抱着他能接受并安慰她的希望,才敢告诉他的啊……他为什么不说话呢?

    她忽然有点想哭,她该问问他当时的想法,而不是等他冷静,一冷静,就什么都来不及了。

    也是找出他号码的那一瞬间,她才惊觉,她是如此害怕失去他。

    “蒋攸宁。”电话接通,她声音颤抖,“你是不是后悔了?”

    “后悔什么?”

    “你后悔跟我说那句话了是不是?”

    蒋攸宁听出不对劲:“你在哭?”

    “没有。”她忍住,“你还在那,还是走了?我想再见见你。”

    “于燕。”

    “你在哪?”

    “我在你后面。”

    “……”

    于燕一愣,转身,瞧见他就站在路灯下。

    他一手握着外套,一手拿着手机,那件衬衫白得发光,而他目光坚定,正无声地看着她。

    她只觉全身血液在往上冲,小跑过去,想问他为什么会在这儿,却语无伦次。

    蒋攸宁回答:“我说了,我想往前走一段。”

    “但这是反的。”

    “因为你走反了。”

    “那你还跟着我。”

    “因为我想看看你会不会回头。”他伸手擦掉她的眼泪,“还想看看你是不是真的狠心把我扔在那儿。”

    “对不起……我刚才太害怕了。”

    怕你嫌弃,怕你收回那些简单而动人的示好。

    “那现在呢?”

    “不怕了,”他近在咫尺,就是最好的回答。她鼓起勇气看着他,“蒋攸宁,我想和你在一起。”

    “这是最后的答案吗?”

    “是。”

    “那你听好了,我的答案和你一样。”

    从很早以前,第一次送你,第一次吃饭,第一次聊天,很多很多的第一次。我就想和你在一起。

    “蒋攸宁……”

    他没让她继续说下去,这夜晚太短暂,也太迷人。他沉默地,动情地看进她的眼里,而后低头,将她深深吻住。

    33.密码

    于燕输入六位数的密码,门锁轻轻地滴了一声。

    她回头看一眼蒋攸宁,从下了地铁到进入小区,再到电梯上行,他始终低声而专注地讲着电话。

    等他挂断,她问:“谁啊。”

    “小刘。”

    于燕想起那张憨憨的年轻的脸庞:“工作上的事?”

    “不是。”他收好手机,捕捉到她的迟疑,“怎么,不打算请我进去吗?”

    “……怎么会。”于燕握紧把手,犹豫了两秒才转身开门。她弯腰从鞋柜里拿出两双拖鞋,让蒋攸宁换上那双男士的,解释道,“我的编辑偶尔会来我这里。”

    “嗯。”

    蒋攸宁换好,也不知说什么,只陪她站着。

    这是他第一次来她的家,显然是局促而无措的。如果有其他人,或是有具体的来的目的,那可能还会自如一些,但眼下,就连房子的主人也没有做好准备。于燕靠着玄关,和他隔了一些距离,这让她得眯起眼睛才能看清他的五官。这感觉像在做梦,她想,无论是江边的失态,还是混乱的表达,还是那个猝不及防的吻——今晚的一切都失去了控制。

    蒋攸宁以为她的沉默是在后悔:“如果你不欢迎我,我可以……”

    “不,我很欢迎你,只是……”她用了比较模糊的字眼,“我还没适应。”

    确切地说,她很紧张。

    从她鼓起勇气跟他说家里的事,到忐忑地等他的答案而忍不住哭泣,她都陷入了混乱的情绪,而当她轻轻挣脱他的怀抱,听他问我们要不要找个地方坐坐,她又被一股神秘的力量驱使着说:“那就去我家吧。”

    这样热切而直白的邀请,让她觉得她有点不像她了,而比起担心自己过于主动的羞涩,她竟然更担心他会不会答应。

    好在他思考的时间并不长,确定之后,他牵着她的手折返往前,陪她看尽了江岸的灯才奔赴新的目的地。

    于燕的家和风相所在的大厦相隔□□公里,比起红绿灯遍布的地面交通,她更习惯坐准时的地铁通勤。无论早晚,她总是一个人挤进拥挤的车厢,如今有人陪她,她瞬间想起了他送她去岚城机场那次——在车窗玻璃的倒影里,他们曾并肩而立,如今的高峰人海中,他们却紧紧相依。

    广播里重复着机械的提示语音,快到站时,她抬头叫了她一声,他像从沉思中回神,眼中却有藏不住的怜惜,于燕心头一热,而他什么也没说,只用力握住了她柔软的手掌。

    。

    于燕在家中接待过不少同事,但从来没有同龄异性单独踏入她的私人空间。现在,重要的人物被她请来了,她却不知要如何招待这位新客。

    她试探着问:“你渴吗?”

    他摇头:“不渴。”

    “那饿不饿?”

    “我在酒店吃过了,倒是你,晚上吃什么了?”

    于燕知道他要过来,为了那个答案担心得整个下午都没胃口,又怕饿着肚子在他面前出洋相,便吃了点面包就热水。经过刚才一段激动,眼下回了家,她倒真的想吃点东西,可打开冰箱一看,冷藏间里除了半盒鸡蛋,一盒奶油蛋糕和几瓶矿泉水以外什么也没有,速冻柜里则装着大量的雪糕和冰激凌,只有最下面的抽屉放了袋水饺。

    她挫败而心虚地关上门,还是被蒋攸宁看见:“怎么过得这么清苦。”

    “不清苦,这些是我的快乐源泉。”

    “所以你的蛀牙就是这么来的。”他想起她的零食,糖果,加上这里的甜品雪糕,“你的饮食习惯和小孩子有的一拼。”

    于燕不好意思地笑,蒋攸宁问她要不要煮点饺子,却被拒绝。她拿出手机,像是记起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上次补牙的钱还没给你。”

    “不是我补的。”

    “可是蒋医生让我给你。”

    “他是蒋医生,那我是谁?”

    “你是蒋攸宁,是蒋医生的哥哥。”她心情变好,连带着说话也带了些撒娇的意味,“虽然我和你是这种关系,但一码归一码,我享受到了服务肯定就要买单,不能占便宜,对吧。”

    蒋攸宁早就把补牙的费用给了张菲,兄弟之间可以不谈钱,但弟弟成了家,弟弟的家人没有帮他垫人情的义务。他看着一脸认真的她:“那你告诉我,你和我是什么关系?”

    “……”于燕摸摸鼻子,却被他扯进怀里,“很难回答?”

    他目光坦荡,语气像是认真,又像只是逗逗她,于燕猜不准,索性说:“这还不简单,我们是男女朋友关系,不过,是今天晚上才正式建立的。”

    正式建立。蒋攸宁笑:“说得我想庆祝一下。”

    “怎么庆祝?”

    他俯身凑近,准确而快速地在她唇上啄了一记。

    ……

    这、这就完了?

    于燕微愣,而后见他露出明朗的笑意——好吧,潜意识里的渴望被戳穿了。

    她心间倏地一软,也懒得去想面子不面子,伸手从后面环住他的肩膀,于是,短暂的默契化作绵长而细致的深吻,蒋攸宁托住她的后背,支撑住她部分的重量,吻她的力道却越来越重,于燕本能地贴近他,拥抱他,承受着他的热情与温柔,到最后,她先一步败下阵来,轻轻叫他:“好了……庆祝仪式结束。”

    蒋攸宁松开她,她往后退了几分,看见他的耳朵微微发红。

    “那什么,我带你参观参观我的房子吧。”她得阻止某些东西的发酵。

    “好。”他吻了吻她的眼睛,像是得到了一个新的礼物。

    只要她愿意和他分享,什么他都说好。

    。

    于燕捡起掉在地上的西装外套,小心地挂上门边的衣架。按照顺序,她先带他进了左手边的厨房。厨房的装修曾花费她最多的气力,但出来的效果却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不知是由此生了闷气,还是她错误地估计了自己对做饭的热衷程度,这几年厨房的使用率并不高,她对这块地方的热情也仅限于添置各类杂物。

    她打开上面的橱柜,里面整齐摆放着透明的塑料方瓶。这些都是果汁的包装盒,逛超市时,她一眼就看中它的容量和形状,后来发现它开口的设计也很用心,既方便倾倒,又有良好的密闭性,所以就买了很多,用来保存小米、绿豆等杂粮,要熬粥了就从瓶子里倒一点,特别省事。

    蒋攸宁见她兴致勃勃的样子:“那它原本装着的果汁好喝吗?”

    “不好喝,生产厂家本末倒置,顾客更希望买椟还珠。”

    “可能生产成本都用在了包装上。”

    “也有可能他赚的就是包装的钱。”

    “有道理。”蒋攸宁帮她关上橱柜的门。

    于燕买了很多锅,便宜的昂贵的,好看的难看的,买来用了一两次就被闲置在一旁,但她还清楚地记得买它们的理由。她问蒋攸宁:“你会做饭吗?”

    “会一点。”

    “那我应该比你强。”她有点得意,“我会炒菜,炖汤,还会做甜品。”

    他端正态度:“我争取向你看齐。”

    她把锅放好,又带他去到书房。她早先装修就抱着卧室可以小,客厅和书房一定要大的理念,给她这些年的书籍和期刊腾出了充足的空间。只是,和满墙整齐划一的竖条块相比,书桌上的两台旧电脑和散乱的A4纸就显得格外乱糟糟。

    她边收拾着着文稿边说:“这台式的早就坏了,我从出租屋把它搬过来,就拿它当个复古的摆设。”

    蒋攸宁走过去帮忙,却见台式电脑旁边有个粗糙简陋的木雕作品。

    “这是什么?”

    于燕看着它,想起她放在办公室的那个:“你猜猜。”

    “看上去像猴子。”

    “嗯。”

    “但可能得了什么病,半身的毛都脱光了。”

    “……”于燕难为情,“才不是,这是我爷爷教我雕的齐天大圣,但我学艺不精,做得太丑。”

    “为什么不继续学下去?”

    她略微沉默了会儿,蒋攸宁意识到了什么,想要收回,又听她声音低沉:“他没教完就去世了。”

    “于燕。”

    “不过他有一个成品留给我。”她说,“有时候,东西比人靠谱多了,它们改变的速度慢到让人安心。”

    蒋攸宁知道她想起了那些不开心的事,他走近,想安慰却被她抢先:“你喜欢孙悟空吗?”

    “?”

    她提起那个小小的微信头像,蒋攸宁回忆了会儿,那是他刚当主治时遇到的一位得了慢阻肺的老人,住院期间,他的孙子常来看他。小男孩不爱说话,爱看书,有时来会带上自己画的画,有花有草,也有动物、人像。老人在医院熬过了急性发作期,病情稳定后,他配合家属开住院单,小男孩候在旁边,等他开好,把一幅画送给了他。

    画上是孙悟空的简笔画。


如果您喜欢,请把《春天见》,方便以后阅读春天见第22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春天见第22章并对春天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