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胡先锋戴焕中 本章:第23章

    当时他也问他:“你喜欢孙悟空吗?”

    小男孩点头,目光清亮:“喜欢,因为他能打妖怪。”

    他父亲微笑,蒋攸宁也笑,说了声谢谢,还没把画收好,又听他说:“叔叔把爷爷身上的妖怪打走了,叔叔也很厉害。”

    蒋攸宁收画的动作一顿,深感惭愧,因为他还没有厉害到将病人治愈,也做不到像孙悟空那样,能在阎王爷面前勾画凡人的生死簿。所以,他只能多学一点,尽力一点,变得再厉害一点,即使有时知道不可能,还是想要争取,不忍心放弃。

    于燕听他说完,记起之前为了做专访而搜集的资料,慢阻肺对她来说不是陌生的,但对大部分人是。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是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但照其上升趋势,很可能超过并列第四的艾滋。而在我国,慢阻肺的患者人数约1亿,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不同,公众对它的知晓率非常低,而一旦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而确诊,大多数患者往往是中重度以上慢阻肺。

    于燕只是随口一提,不想却勾起了他隐秘的回忆。蒋攸宁平复了情绪:“面对疾病,个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

    病人需要家庭的支撑,医生需要团队的配合,治愈是目标,是希望,也经常是自我安慰。蒋攸宁有过很多无力的时刻,高强度的工作带来的负面情绪基本都要自我消化,所以他做不到整天精力充沛,对待病人、家属尚不能保持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同事,他也鲜有笑颜。

    他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但要调整,也并非易事。

    他很羡慕,也很愿意和那些开朗而阳光的人相处,他希望自己专业,也能学到他们的处世态度,但生性如此,学习的效果难免有限。

    他看着于燕,他们也曾有过不那么愉快的对话:“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没那么强大,没那么优秀,你会觉得有落差吗?”

    “会吧。”于燕说。

    她离他近了些,首先她不否认,他对她的好感有一部分来自职业,一部分是外貌,但她也肯定,帅气的医生哪里都有,蒋攸宁只有一个。

    她真诚而缓慢地说:“你的强大和优秀是天赋和努力堆出来的,这是别人夺不走的东西,所以我敬佩你。我喜欢听你说话,和你聊天,你传递给我的是温暖和自然的力量,这是我需要的,所以我依赖你。

    “蒋攸宁,我本来以为命运把我推下了悬崖,但它又给了我机会。我一步步往上走,遇到了很多愿意帮我的人。从小到大,我怕的东西不少,但偏偏不怕落差,因为有高有低的生活才是公平的,而我有希望,就不怕失望。”

    她想起江边那一转身,只有她自己知道,看见他的那刻自己有多欣喜。眼下,他和她依旧近在咫尺,所以她忍不住上前拥住了他:“我本来以为一个人过也能好好的,对爱情已不抱希望,但现在能和你互相喜欢,我只有感激和高兴,蒋攸宁,我们才刚开始,我要先多了解了解你,至于以后怎么样,我不做预判,因为我想和你一起验证。”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失约的一章,会择日补上。

    以后不更会提前说,害大家等待,万分抱歉。

    (晋江评论要是出现“公重昊”全称会被系统删除,大家可以用谐音或缩写代替。)

    补祝节日快乐,六一之后要更快乐!谢谢支持。

    34.饺子

    34

    于燕说完,原本只安静地拥着他,后来听见自己肚子咕咕叫,不无尴尬地松手,抬眼对上他关切的笑意:“饿了?”

    “有点。”

    “那下去吃点东西。”

    “不用。”她不好意思说自己贪恋和他独处的时间,只让他陪着走出书房,去拿冰箱里的速冻饺子。

    她坚持只吃这个,蒋攸宁也只好依她。于燕见他站在自己的厨房里,开火关火,找筷子找碗,感到新奇又陌生,没过多久,他熟练地盛好装盘:“要不要再煎两个蛋?”

    “不用,够了。”她的最高记录是一顿吃掉一斤多水饺,但今天不能吓到他,就只装模作样地下了半包。

    蒋攸宁对食物的热情很低,即使是方便餐,因为吃过了晚饭,就多一口都不愿意尝。于燕则吃得很专注,她不禁想,其实他们俩挺搞笑的,她怕自己有很多缺点,所以让他考虑,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她,而他担心他不够强大,她也会在第一时间去拥抱他。

    原来信心都是别人给的,不论大小,肯定的认可远远胜过不痛不痒的鼓励,毕竟鼓励是希望你好,而认可,是我能接受你的不好。

    “蒋攸宁。”

    “于燕。”

    两人同时出声,于燕犹豫着:“……要不你先?”

    “好。”他坐直,想起她说的要多了解了解他,那他也该和她介绍他的家庭,“你愿意听吗?”

    “嗯。”

    蒋攸宁简单概括了自己在家的三十余年:他的父亲曾是一位优秀的中医,后来因为二胎超生被单位辞退,在学校当老师的母亲则靠着外公的关系保住了饭碗,但也没了提拔评优的可能。在他的印象里,父母很少吵架,说的最多的就是他们还是幸运的,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会越来越好,因此母亲不曾催促父亲去找另外的工作,而是始终支持他赋闲学习,父亲也很坦然地接过了家务,操持里外,照顾孩子,让家人无后顾之忧。

    就这样平淡地过了两三年,父亲的好友从医院辞职,邀请他一同开诊所。然而等父亲重操旧业,家里收入增加,弟弟攸文却得了场大病。父母带着弟弟四处求医,只能把上学的他托给外公照顾,等弟弟治好了病,一家人再重聚,便再也没有分开过。

    于燕听完他平静的叙述:“你的父母一定很恩爱。”

    “是。”父母一定是坚定地相爱,才能把爱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

    于燕好像知道他身上这种淡定和自信是从哪里来的了:“说实话,我有点羡慕你。”

    羡慕你还能待在父母身边,能拥有坚强的后盾,以及一同面对风雨的勇气。

    察觉她的情绪,蒋攸宁轻轻地握住了她的手:“我说这些不是让你羡慕,而是想让你知道我的过去和现在,这是我的家庭,以后也会是我们的家庭。”

    于燕的心弦被拨动了一下:“你这样说,弄得我们相亲成功了一样。”

    “那你对相亲对象满意吗?”

    “满意。”她也回握住他,这个晚上一半哭一半笑,注定要十分难忘了,“你和别的女孩相过亲吗?”

    “相过。”

    “你和她们也会说这些?”

    “好像没有。”

    “好像?”

    过去太久,他有点记不清了,对即便提了,也应该只提到父母的工作近况,毕竟真正的相亲总是更关注对方及对方家庭的经济条件,一切考虑都必须基于现实。

    “那你有没有遇到过让你心动的?”

    “没有。”他甚至因为相亲得罪了很多人。

    于燕看他认真思索的表情:“那你为什么会喜欢我?”

    “不知道,我只知道每次见到你,都既紧张又开心……不过,现在稍微好一点了。”

    “哪里好一点。”

    “紧张少了一点,也更开心了一点。”

    于燕被他逗笑,决定不能再和他说这些没头没脑的闲话。她挣脱他,起身去洗碗筷,不料他的手机也很快响了起来。

    她听他叫了声老师,猜到那边是戴焕中。也对,他来上海是有要紧事,不是专门和她谈情说爱的。她迅速地收拾好,转过身去,他果然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你要走了?”

    “……嗯。”

    “那走吧,明天还是工作日,祝我们一切顺利。”

    “我会再来找你。”

    “我也会。”

    蒋攸宁走到门口换鞋,于燕跟过去,给他递上外套。

    他叫了她一声,于燕阻止了他:“我知道你要说什么。”

    她像是叹了口气:“人的身体是很聪明的,它会顺着最简单、最快乐的方式滑下去,就像我喜欢吃甜食,会放肆,放肆多了就会有瘾,所以我也必须克制,因为只有我知道怎么制止自己的堕落。”

    她看着他:“现在只有一晚上,我已经舍不得和你分别,那以后肯定会越来越舍不得,所以我要学会平衡恋爱和工作……当然了,我不是说恋爱是堕落,我只是认为情绪和想法也必须克制,毕竟不能让它影响……”

    “你不必把它们放在对立面。”蒋攸宁打断了她,“我喜欢工作,也喜欢和你在一起,这两件事都让我快乐,我不会做取舍。”

    他意识到离别和贫穷或许带给了她最多的不安,那他下一步就是要好好思考异地的解决办法,以及和她谈谈自己的收入:“别担心,我们随时可以联系。至于见面,我下周六会过来。”

    “好,我那天应该也有空。”她得到承诺,心情舒畅了些,送他下楼时,她紧紧握着他的手掌,触到他的力量,和彼此趋同的温度,“我明天要开选题会,其中一个选题是你们医院检验科的王梁医生。”

    “你和她有联系?”

    “上次拜托陶医生牵了线,但目前了解得还不够,只觉得她的人生很精彩。”

    “需要我帮忙就说。”

    “好。”她停住脚步,“前面就是地铁站,我不送你了。”

    “回去吧,到了我给你打电话。”

    她嗯了声,嫌弃自己的不坚定:“蒋攸宁,你能不能再抱我一下。”

    就抱一下,让她知道今晚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蒋攸宁什么也没说,伸手将她拥入怀中,轻轻啄吻她的头发。于燕窝在他胸口,突然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句话:

    当一个人害怕离散,其实是因为,他终于感受到爱。

    她很高兴,那个柔软的不设防的于燕又回来了,而这一次,她不怕再被谁看见。

    35.选题

    35

    人物组的选题会在上午九点准时开始,按照顺序,于燕排在最后。她仔细听了前面同事的切入点,最感兴趣的是小梁的“地铁里的昼夜”,这让她想起之前看过的一篇科普文章,上面记录了地铁车厢里有上万种未知的微生物。原来,钢铁水泥的地下世界看似只有人类的繁忙身影,但其实处处都有与自然共存的痕迹。

    小梁讲完要点,回到于燕身旁坐下,他习惯性地问:“怎么样?”

    “你的取样点在哪儿?”

    “上海啊。”

    她默了默,听方成彬继续主持:“十分钟讨论开始。”

    同事们针对小梁的选题提问,小梁一一回答。所谓以小见大,他要采访多位乘客,包含不同年龄层、不同行业,听取他们乘坐地铁的感受、印象深刻的大事小事:“故事可以是多样的,但中心离不开‘交通轨道串联起普通人的一天’。”

    “人物大概选几个?”

    “四到五个。”

    “你确保通勤的人愿意接受你的采访?”刘仁美提出质疑,“我下班的第一件事是回家,而不是和一个陌生人唠唠叨叨。”

    “总会有不赶时间的人。”

    “不赶时间那我坐地铁干嘛?我去旅游景点也想早到站好吗?”她放下手里的笔,“个人意见,这种采访很无聊。”

    小梁脸色微凝,又听老胡说:“没人接受倒不至于,主要是选题不新,找几个没有关联的普通人讲述他们的忙碌,要人有共感,仅仅考验笔力,现实意义不大。”

    “所以就得找对人。”小梁说,“肯定要反映社会现状,增强故事的可读性。”

    “但这得凭运气。”

    于燕听他们发表意见,基本都低头记着笔记,直到被方成彬点名,她才开口。关于这个选题,她想法还挺多的:“首先是视角的选取,如果单纯以乘客串联很难,那能从地铁工作人员切入,比如安检员、巡查员、引导的志愿者,他们在地铁里呆得最久,身上的素材最为集中。其次,如果想强调‘昼与夜’,势必会提及人流量的变化,这种拥挤和空旷的对比处理很关键。再有就是我想问下行文逻辑,是以时间为轴,还是仅罗列百态,是只针对乘客,还是涉及工作人员,或是延伸到地铁外的打车点、摩的、甚至是小摊小贩?”

    “这就回到了你的初始设想,”方成彬同意她的看法,转向小梁,“你构思的是平面化的人物图鉴,还是要描绘一个立体的复杂的‘微观宇宙’,如果是后者,你选择大城市作为样本,如何让小城市的读者产生共鸣?”

    小梁想了想:“意思是我应该更强调‘以小见大’的‘小’,更贴近具体的普遍性的生活细节?”

    方成彬没表态,只说:“你再考虑下,题眼要扎得再深一点。”

    他喝了口茶,合上面前的文件:“于燕,该你上来了。”

    。

    于燕这次提了两个选题,其一是岚城医院检验科王梁医生的个人事迹,其二是在云南大山中教书二十年的乡村教师的人生经历。前者是她吃完小龙虾而意外收获的素材,后者则脱胎于她上次去鲜花基地出差,和基地负责人的几次谈话。

    那负责人出身农村,是家里的长女,背负着压力一路考学,自己创业,每一步都走得艰难而扎实。她不止一次提到她最感谢的人,就是教给她知识,托着她越飞越远的吴春英老师。

    因为行程原因,于燕在表达意向并得到同意后,跟吴老师通了电话,也见到了她的照片。那是一个操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皮肤黝黑,但又满脸笑容的中年妇女:“她的声音有很强的感染力,如果我是学生,我一定信任并听她的话。吴老师教出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但她本人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别说政府的宣传和奖金,就连她学有所成的学生想送钱给她,她也全部拒绝,她唯一接受的,就是他们给学校和学生的捐款。”

    “那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没有组织力量吗?”

    “没有,地方太偏,学校也不大,一共三个老师教附近村里的孩子,没精力交材料呼吁大家帮忙。”

    刘仁美问:“那我们怎么保证事件的真实性?”

    “我肯定会实地拜访。”

    “意思是你现在没法保证咯?那如果你去了那边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不是白费功夫?”

    “如果真实性小到这种程度,我压根不会在这里提。”

    刘仁美轻笑一声:“于燕,说句实话,你最近的选题都有些莫名其妙。我知道医生热度高,但你也没必要趁热打铁又来一个医生,还是检验科,你不知道检验科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医院领导的大专亲戚吗?你是收了好处还是打算转行?至于这位吴老师,更奇怪了,乡村教师千千万,为什么写她?没新鲜的东西就不要浪费时间,腾出版面赚点广告费不是更好?”

    于燕听得皱眉,刚要反驳,却听方成彬说:“刘仁美,有脾气请你带上门出去发,现在在开会,请你就事论事。”

    “我没有发脾气,我就是在就事论事。”

    “那你指出她的不合理之处。”

    “我说了,不新鲜。”

    “那你来点新鲜的。”

    “……”她撇撇嘴,“我接下来都是商稿。”

    “商稿就得老套古板按程序来?”

    “……”

    方成彬看了她一眼:“你能接商稿是你的本事,但任何稿子都是以质量取胜。”

    他往后躺了躺,面向众人:“有些话我憋在心里挺久了,今天趁大家到齐,我也啰嗦几句。于燕年初采访岚城富商的那篇我不多提,刊发之后多少企业家排队找我们约稿抢赞助,你们有兴趣可以去问问广告部。而就在上个月,戴焕中医生的稿子一出,医学报的总编竟然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开了新版块。”

    他扫视全场,语气重了些:“今年上半年,主刊一共出了九篇爆款文,于燕三篇,刘仁美三篇,小梁、老胡、小陈各一篇,奖金都按时发放了,但你们去看看风相的电子刊、订阅号以及,谁写的最多?谁写的总量和平均量最多?

    “风相靠的从来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产出,谁拼命了,谁偷懒了,大家心里都有数。从下半年开始,我会监督执行老带新的帮扶模式,在这里先对小梁和老胡两组进行表扬,其余各组可以向他们取取经。我不否认个人及团队之间的差距确实存在,但只要大家在工作,就尽量避免把情绪带进来。”

    他重新看向刘仁美:“刚才于燕提的两个选题,如果给你写,你能不能写?”

    “……能。”

    “亮点在哪?”

    “敬业。”

    “于燕,你觉得亮点在哪?”

    她肯定了刘仁美的说法,又补充了乐业这一点。

    王梁医生会为了找病菌彻夜加班,吴老师为了省点钱,宁愿一日三餐都吃白米饭。工作陷入瓶颈,要多累有多累,而人一累,就会觉得条件要多艰苦有多艰苦,可是支撑她们一直做下去的,就是从苦和累中过滤出来的快乐。

    她简洁而快速地讲完思路和中心,同事们也讨论了几句,方成彬便宣告会议结束。临走时,他叫走了刘仁美,迟一步离开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像在无声交流。于燕不知道他们为何是这种反应,等到回到办公室,童珊说:“燕姐,你觉不觉得刘美人在针对你?”

    “她针对我不是一天两天了。”

    “可她今天心情特别差。”

    “是有点。”

    “估计是和王律师分手的缘故。”童珊感叹,“再强大的女人也熬不过失恋啊,不过,谁让她怀孕了又要找备胎呢。”

    于燕听得奇怪:“你从哪里知道这些?”

    “公司里都传遍了啊。”

    于燕想起上次在餐厅撞见的那幕,他们有矛盾不假,但刘仁美怀孕找备胎……她不至于缺男朋友缺到撒谎的程度吧。

    她不打算背后说人闲话:“你这几次的稿件都还行,除了小梁那篇防治荒漠化的特稿,网编部也选了两篇登出,等发了工资,你看看绩效奖有没有加。”

    童珊正打算跟她说这个:“燕姐,我不想再写了。”

    “为什么?”

    “榆林那部分本来就是你改的比我写的多,梁哥还请了我一顿饭。之后的几篇我都是绞尽脑汁交给你,你改了又给大宏编辑,又欠他人情。”

    “没事的,他都说了你有进步。”

    “可我……我不太喜欢,真的,我最近觉得比之前累多了,我宁愿只领助理的工资。”

    于燕想了想:“珊珊,你要知道,工作越稳定,越没有风险,就意味着越容易被代替。”

    “那你会辞退我吗?”

    “当然不会,可是……”

    “那就行了,燕姐,人各有志,反正我前男友也死心不来纠缠我了,那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好好工作,闲下来谈谈恋爱,嫁个条件比我好一点的男人,就可以了。”

    于燕有点失望,但也知道光用嘴劝效果不大,她觉得她心态的转变有点反常:“你是不是谈新的恋爱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春天见》,方便以后阅读春天见第23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春天见第23章并对春天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